[实用新型]吸尘器尘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7119.X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2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蔡雪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雪瑛 |
主分类号: | A47L9/16 | 分类号: | A47L9/16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55 | 代理人: | 万翌春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尘杯,特别是一种可通过蒸汽吸附灰尘的吸尘器尘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尘器尘杯都只有分离系统,结构单一,通过旋风分离灰尘,分离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有效分离灰尘的吸尘器尘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尘器尘杯,包括主杯体、分离杯和排风管道,分离杯设于主杯体内,排风管道从分离杯上端伸入分离杯,其特征在于:分离杯的下部设有蒸汽混合器, 蒸汽混合器的底壁设有喷汽口,蒸汽混合器的侧壁设有吸入口和出气口,分离杯的侧壁设有入口,出气口与入口之间设有连管,主杯体与分离杯和蒸汽混合器之间的空隙为集尘腔,分离杯的侧壁设有连接集尘腔的出尘口。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作进一步改进。
主杯体、分离杯和蒸汽混合器的中心线是重合的。
蒸汽混合器的吸入口位于蒸汽混合器的侧壁的下部,蒸汽混合器的出气口位于蒸汽混合器的侧壁的上部,分离杯的入口位于分离杯的侧壁的上部,分离杯的出尘口位于分离杯的侧壁的下部。
蒸汽混合器的吸入口处装有穿过集尘腔且从主杯体中伸出的吸入管。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吸尘器尘杯结构上突破,增加一个能将固体、液体、气体与水汽或蒸汽混合的混合器装置,此装置能将吸尘器吸入的一切物质与水汽或蒸汽混合,吸附在尘杯当中,大大增加了吸尘器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吸尘器尘杯,包括主杯体1、分离杯2和排风管道3,分离杯2设于主杯体1内,排风管道3从分离杯2上端伸入分离杯2,分离杯2的下部设有蒸汽混合器4, 蒸汽混合器4的底壁设有喷汽口5,蒸汽混合器4的侧壁设有吸入口6和出气口7,分离杯2的侧壁设有入口8,出气口7与入口8之间设有连管(图中未示出),主杯体1与分离杯2和蒸汽混合器4之间的空隙为集尘腔9,分离杯2的侧壁设有连接集尘腔9的出尘口10。
主杯体1、分离杯2和蒸汽混合器4的中心线是重合的。
蒸汽混合器4的吸入口6位于蒸汽混合器4的侧壁的下部,蒸汽混合器4的出气口7位于蒸汽混合器4的侧壁的上部,分离杯2的入口8位于分离杯2的侧壁的上部,分离杯2的出尘口10位于分离杯2的侧壁的下部。
蒸汽混合器4的吸入口6处装有穿过集尘腔9且从主杯体1中伸出的吸入管(图中未示出)。
以上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中的一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理念所做出的等效变换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雪瑛,未经蔡雪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71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感应层及其呼吸监测床垫
- 下一篇:单变量参数递变二元加密防伪信息存储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