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无障碍楼梯升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7537.9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7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黄辉;戴清海;李盛发;唐灏;莫绮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邑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B9/08 | 分类号: | B66B9/08;B66B1/06;B66B11/04;B66B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张萍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江门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障碍 楼梯 升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场所中升降机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无障碍楼梯升降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的场所中有楼梯等地势有明显的差异的地方,这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我国残疾人数量多、分布广,并且老年人数量快速增加,对于这些特殊群体,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而对他们来说最贴切的生活问题就是出行,所以人们设想制作升降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在国外升降机产品技术比较成熟,种类分得很细,如可推式升降机的升降动力源就有电动式、液压式和手卷式等。可推升降机还可以进行折叠和拆装,节省空间。国际上关于此类产品早在 1998 年已经制定了 ISO15535:1998 的国际标准。不过日前在国内外,同类作品的所谓控制都采用按键控制或者近距离遥控,无法对设施进行远程控制,也就无法达到对设施进行实时跟踪、人机交互等需求,不够人性化,对设施的维修及升降机安全性方面的考虑也都略显不足,虽然这种设施的出现为一些特殊群体的出行带来福音,但却因操作繁琐、功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了设施的使用率低并且维护困难,从而丧失了其本应具有的意义。
国内尽管在自主开发研究同类残障设施上有所进展,如TRE-52型轮椅电动爬楼车、SL型电动升降平台等等,但产品多智能化程度低、无创新开发点,没有竞争力,无法达到我国国情所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无障碍楼梯升降系统,其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处理、实现远程控制,并且可以限重、限位,充满人性化的设计及考虑,可以更好的为特殊群体服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无障碍楼梯升降系统,主要由主控制板组成,所述主控制板包括一主机单片机,与其双向通信连接的第一从机单片机、第二从机单片机、第三从机单片机,以及与主机单片机相连用于识别用户的身份,并在测控系统界面显示用户信息的身份识别模块;与主机单片机相连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与主机单片机相连用于提供稳定工作电源的电源模块;与第一从机单片机、第二从机单片机相连分别用于驱动升降机平台和升降机踏板的电机驱动模块,所述主控制板还包括一重量检测模块,其与所述第三从机单片机通信连接,所述重量检测模块主要包括重量传感器和A/D转换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无障碍楼梯升降系统还包括一通信板,所述通信板通过所述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与主控制板无线通信连接,其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用户系统,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和用户系统采用接口方式直接连接。
进一步地,与所述第一从机单片机相连的还有一接近开关模块,其由分别位于升降机踏板上的接近开关和位于升降机运动导轨起始端、末端的金属触发端组成。
进一步地,与所述第二从机单片机相连的还有一电流检测模块,其由一电流传感器芯片组成。
进一步地,与所述主机单片机相连的还有一报警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可以做到自动RFID身份识别,工作人员能更好的对使用者进行服务和应对一些突发紧急情况;自动处理升降服务,避免了由于不会使用等原因造成设施的使用率低的情况,同时也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重量检测模块和接近开关模块等的设计增加了对于重量、位置等的检测,确保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此外,通过手持的移动设施和笔记本上的软件平台可以远程控制升降机的展开、停止等状态,还能实时跟踪升降机的运行情况,其独特性充分体现在了人性化的设计上,可见本产品能帮助残障人事共享社会的发展成果,更好的体现和谐社会,以及智慧城市对每一个社会人士的关怀和必要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硬件总体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升降机运作流程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硬件实物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硬件总体框图,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主控制板1和通信板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邑大学,未经五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75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单元
- 下一篇:一种激光法合成的NiO纳米立方体颗粒的提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