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7624.4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6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林合山;邹文镔;王晓;龚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4;G02B1/00;G02B5/2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谢自安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积 高分辨率 红外 光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像光学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载、监控、视讯会议系统的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安防、视讯会议用的大视场或中等视场镜头普遍存在外形尺寸较大、分辨率低、夜视效果差等缺点。
红外共焦,是当前车载、监控系统的需要而提出的技术课题。它要求在可见光成像对焦清晰后,切换至红外波段工作时,无需调整像面位置,即可实现红外清晰成像的效果。
目前市场上的镜头为了提升某一方面的效果,却牺牲了其他方面。比如为了实现可见、红外光共焦,就要牺牲可见光波段的解像力;再如,为了增大画角,往往镜头体积就会变大,或提高了成本。
平衡上述缺点的镜头,是一个系统协调的过程,也是光学系统设计的重要任务。现在市场上流行的车载、安防、视讯会议用的中等视场或大视场镜头,改善了分辨率却提高了成本,且体积大。这在使用中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镜头的小体积、物美价廉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枚透镜1、第二枚透镜2、第三枚透镜3、第四枚透镜4、第五枚透镜5和感光芯片6,在第二枚透镜2和第三枚透镜3之间设有光阑7,所述的第四枚透镜和第五枚透镜为胶合透镜,所述的第一枚透镜至第五枚透镜的所有透镜均为球面透镜。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枚透镜1和第五枚透镜5的焦距为负,且第一枚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其凹面朝向像方;所述第二枚透镜2、第三枚透镜3和第四枚透镜4的焦距为正。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枚透镜4和第五枚透镜5所构成的胶合透镜的整体焦距为正。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枚镜采用高折射率、低色散的材料,第二枚透镜采用高折射率、高色散的材料。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五枚透镜与感光芯片之间设有滤光片8。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
1、现有大视场或中等视场镜头的体积普遍较大,本实用新型的镜头体积小。
2、现有大视场或中等视场镜头的周边分辨率低,本实用新型的镜头在整个画面都能清晰成像,可见光波段的分辨率达到了2M静态照片,且画角达到100度以上。
3、现有的车载、安防镜头,为了提升红外效果,或牺牲可见光波段的像质,或者提高了成本,本实用新型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红外共焦清晰成像,达到日夜两用的功能。
4、本系统采用全球面玻璃透镜,光学性能稳定性高、工艺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本光学系统由5枚以内的全球面玻璃透镜构成,本实施例中,由5枚全球面透镜构成。
本光学系统包括有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枚透镜1、第二枚透镜2、第三枚透镜3、第四枚透镜4、第五枚透镜5以及感光芯片6。在第二枚透镜和第三枚透镜之间设有光阑7。所述的第四枚透镜4和第五枚透镜5采用胶合工艺构成的胶合透镜。所述五枚透镜均为球面透镜,所述五枚透镜的材质均为玻璃。所述第一枚透镜1和第五枚透镜5的焦距为负,且第一枚透镜为弯向像面的弯月负透镜。所述第二枚透镜2、第三枚透镜3和第四枚透镜4的焦距为正。所述由第四枚透镜4和第五枚透镜5胶合而成的胶合透镜的整体焦距为正。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在可见光波段内,分辨率达到了200万像素;同时,在由可见波段切换至红外波段工作时,即在峰值波长为850nm的800nm-900nm红外波段内,不需要调整像面位置,在全视场内可以清晰成像,实现了日夜两用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76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
- 下一篇:桑拿房或远红外光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