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标签防伪瓶盖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7654.5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8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良骥;徐应;彭旭东;汪道成;汪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55/02 | 分类号: | B65D5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标签 防伪 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伪瓶盖,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标签防伪瓶盖。
背景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由于能对芯片中的数据采用各种加密措施,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防伪技术。高档酒类、化妆品等容器的防伪也越来越多地利用电子标签进行防伪。目前市场上使用电子标签防伪的方法中,常见的方法是将使用易碎纸和不干胶材料的电子标签粘贴于瓶盖上进行防伪,但是,通过使用特殊的工具及手段,可以有效地将电子标签完整拆下而被恶意地重复使用,给消费者和商家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子标签防伪瓶盖,可有效防止电子标签被人为恶意地完整转移并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包括外盖1、顶部开有凹槽的内盖2、带有支柱的隔板3、开有小孔的电子标签4,所述外盖由顶部开有小孔的外盖上盖11、外盖下盖12及以可断开方式连接外盖上盖与外盖下盖的开启路径13组成;所述隔板放置在内盖凹槽内,所述开有小孔的电子标签套在隔板支柱上并粘贴在隔板和内盖的上表面,所述隔板支柱的顶端固定在外盖上盖的小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上的支柱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支柱与外盖上盖顶部的小孔可采用热熔工艺连接或胶水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盖上盖顶部小孔、标签上小孔与隔板支柱的数量相同,位置和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形状与内盖凹槽的形状一致,隔板尺寸比内盖凹槽尺寸略小。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和内盖凹槽的形状可为矩形、圆形、椭圆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上支柱的横截面可为矩形、圆形、椭圆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
本实用新型电子标签防伪瓶盖,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将电子标签粘贴于内盖顶部和隔板上,有外盖的保护,拆卸者无法直接对标签进行拆卸,必须先将外盖的上盖取下后才能取出电子标签;而外盖上盖通过隔板支柱与隔板相连,当外盖上盖开启时,隔板将会随着外盖上盖一起被拉起而脱离内盖凹槽,同时由于电子标签一部分粘贴在隔板上且另一部分粘贴在内盖顶部的表面上,故随着隔板脱离内盖凹槽时,电子标签被撕扯而损毁,从而有效防止人为恶意地拆卸电子标签并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标签防伪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标签防伪瓶盖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标签防伪瓶盖包含外盖1、内盖2、隔板3、电子标签4,所述外盖由外盖上盖11、外盖下盖12及开启路径13组成,所述外盖上盖和外盖下盖通过可断开方式在开启路径处连接;所述内盖顶部开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的隔板的形状一致,所述凹槽的尺寸比隔板尺寸略大,使隔板可以完整的放置在凹槽中;所述隔板上带有支柱,所述电子标签上开有小孔;电子标签通过所述小孔穿过隔板上的支柱而粘贴在隔板及内盖顶部上表面,即电子标签一部分粘贴在内盖上,另一部分粘贴在隔板上;所述外盖上盖顶部开有小孔,隔板支柱顶端采用热熔工艺或胶水粘结固定在外盖上盖顶部的小孔内。当外盖上盖开启时,隔板将会随着外盖上盖一起被拉起而脱离内盖凹槽,随着隔板脱离内盖凹槽时,电子标签被撕扯而损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支柱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所述隔板支柱、电子标签上小孔及外盖上盖顶部的小孔的数量相同,尺寸和位置应保持匹配。所述隔板支柱的横截面可为矩形,也可为圆形、椭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和内盖凹槽的形状可为矩形,也可为圆形、椭圆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
本实施例中,由于外盖上盖通过隔板支柱与隔板相连,当外盖上盖开启时,隔板将会随着外盖上盖一起被拉起而脱离内盖凹槽,同时由于电子标签一部分粘贴在隔板上且另一部分粘贴在内盖上,故随着隔板脱离内盖凹槽时,电子标签被撕扯而损毁,从而有效防止该电子标签被拆卸、转移和重复使用,使得防伪力度大大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76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 下一篇:内燃发动机的复合气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