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通内走线渔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9840.2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7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孙洪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洪金 |
主分类号: | A01K87/00 | 分类号: | A01K87/00;A01K87/04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通内走线渔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详细讲是一种加工速度快、效率高,连接管粘接位置精准,出竿顺畅的中通内走线渔竿。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现有的中通内走线渔竿包括两节以上中空的插接杆,相邻两节插接杆内径与外径相配合的抽拉插接相连,中通内走线渔竿最前节插接杆前端外部套接有连接管,连接管前端内壁上镶嵌有导线瓷环;中通内走线渔竿最后一节插接杆上设有进线孔和渔竿把手,进线孔上设有导线瓷环,渔竿把手上设有渔线轮,渔线轮上的渔线经进线孔上的导线瓷环进入渔竿内部,穿过各节插接杆后,由连接管前端的导线瓷环引出。这种中通内走线渔竿,加工时,连接管粘接在最前节插接杆前端外部的步骤中,容易出现最前节插接杆进入连接管过深或过浅的情况,连接管在最前节插接杆的粘接位置误差大,影响渔竿的质量;粘接时,需要关注最前节插接杆进入连接管的深度,必要时进行调整,加工速度慢,效率低。携带过程中,最前节插接杆易全部进入第二节插接杆内,出竿时不便利,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速度快、效率高,连接管粘接位置精准,出竿顺畅的中通内走线渔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通内走线渔竿,包括两节以上中空的插接杆,相邻两节插接杆内径与外径相配合的抽拉插接相连,中通内走线渔竿最前节插接杆前端外部套接有连接管,连接管前端内壁上镶嵌有导线瓷环;中通内走线渔竿最后一节插接杆上设有进线孔和渔竿把手,进线孔上设有导线瓷环,渔竿把手上设有渔线轮,渔线轮上的渔线经进线孔上的导线瓷环进入渔竿内部,穿过各节插接杆后,由连接管前端的导线瓷环引出,其特征在于连接管内壁上设有定位内凸环,连接管外壁上设有限位外凸环。
本实用新型中与定位内凸环相对的连接管外壁上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内设有环状限位胶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最后一节插接杆前的所有插接杆尾部内侧分别设有中空的瓷环座,瓷环座后端内壁上镶嵌有导线瓷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中通内走线渔竿最后一节插接杆上设有插接管,所述渔竿把手上设有中空的锥形插接块,渔竿把手经锥形插接块插接在插接管内、与渔竿最后一节插接杆相连,进线孔设置在锥形插接块侧壁上,锥形插接块插入插接管内的一端上设有导线瓷环。使用过程中渔竿把手可以从渔竿上拆下,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中通内走线渔竿最后一节插接杆后端部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与渔竿把手相连,连接块中部设有进线孔,进线孔的两端分别设有导线瓷环,渔线轮经安装板安装在渔竿把手上,渔竿把手上设有进线槽口,渔线经进线槽口、进线孔上的导线瓷环进入插接杆内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渔竿把手后端部设有后托。使用时后托与手臂的肘部相贴靠,起竿时后托、手、渔竿前端三点起到杠杆原理,起竿速度快、省力,做到既轻又快。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后托为弧形钢片后托,钢片后托前端设有与钢片后托前端垂直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中通的锁紧螺丝,锁紧螺丝的前后两端内设有导线瓷环,渔竿把手后端部设有中通的接头,接头与渔竿把手后端部螺纹连接,接头内部设有与锁紧螺丝配合的内螺纹,弧形钢片后托的连接板经锁紧螺丝压紧在接头上,接头与连接板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销和定位孔,渔线轮安装在钢片后托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板与钢片后托间设有加强筋。
由于连接管内壁上设有定位内凸环,加工时将最前节插接杆前端插入连接管,插入的深度由定位内凸环限定,无需关注最前节插接杆进入连接管的深度,更不需要费时费力的调整,加工速度快,效率高,连接管粘接位置精准,制出的渔竿质量高。由于连接管外壁上设有限位外凸环,携带过程中,最前节插接杆的不能进入第二节插接杆内,出竿便利,不影响正常使用。由于最后一节插接杆前的所有插接杆尾部内侧分别设有中空的瓷环座,瓷环座后端内壁上镶嵌有导线瓷环,使用过程中渔竿出现弧型时,瓷环座上的导线瓷环与渔线接触,避免插接杆尾部切线或伤线,防止异常断线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渔竿把手和后托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渔竿把手和后托处的又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洪金,未经孙洪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98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钓台
- 下一篇:一种气压驱动提升板件的焊接用板件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