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淹没式空化射流清洗枪多喷嘴接口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9862.9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3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浦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浦勋 |
主分类号: | B05B15/06 | 分类号: | B05B15/06;B08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淹没 式空化 射流 清洗 喷嘴 接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嘴接口,具体涉及一种淹没式空化射流清洗枪多喷嘴接口。
背景技术
现有空化清洗枪喷嘴接口端为单一管型结构,只可连接一个喷嘴使用,清洗作业时瞬时清洗面积小、清洗效率低,若要提高清洗效率,需使用多把空化清洗枪同时作业。此外,空化清洗枪在水下作业时,由于前置喷头喷出射流的反作用,需要后置喷头喷射出同等量的水流抵消,以达到空化清洗枪平衡,便于作业。若后置喷头的流量不足,需作业人员找到固定点,以免被空化清洗枪产生的射流反作用力推动,无法保持位置固定,从而无法进行清洗作业。作业人员可寻找水下突出物,抓住突出物来防止位置变动,或使用磁铁制成的固定把手,吸附在磁性被清洗表面,从而固定位置。但是人员在水下作业时,很难找到合适的突出物来固定位置,由磁铁制成的磁性把手只能用于有磁性的被清理表面,并且可能对某些敏感设备造成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淹没式空化射流清洗枪多喷嘴接口,解决空化清洗枪在作业时瞬时清洗面积小、清洗效率低等问题。
为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淹没式空化射流清洗枪多喷嘴接口,包括一个进水接口以及与进水接口内部连通的至少两个出水接口,所述进水接口与空化清洗枪相连,所述出水接口与喷头相连接;每个出水接口与垂直方向上的进水接口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相同,且为钝角;出水接口在水平方向上互相之间形成的夹角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钝角为12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与空化清洗枪喷嘴接口相连接,采用单口进水,多口可接喷头设计,使得空化清洗枪同时可装配多个喷头一起作业,增加了瞬时清洗面积,提高了清洗效率。
2.喷嘴接口间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间夹角相同,由此射流产生的反作用力的水平分量可相互抵消;多个喷头接口相对于垂直面有一定角度,使得射流在垂直面的分量减少,由此产生的反冲力减少,后置喷头即可用较少的流量使整个空化清洗枪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节约了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喷嘴接口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喷嘴接口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接口,2.出水接口,A.进水口,B.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淹没式空化射流清洗枪多喷嘴接口采用三喷嘴接口形式的实施例,由一个进水接口1和三个出水接口2组成,进水接口1和出水接口2内部连通。所述进水接口1与空化清洗枪相连,所述出水接口2与喷头相连接;每个出水接口2与垂直方向上的进水接口1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相同,且为钝角,钝角为120度;出水接口2在水平方向上互相之间形成的夹角相同,在水平面上互成120度。水从进水口A进入,当出水流经某一出水接口2从出水口B射出,水流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的水平分量由其它两个在水平方向成相同角度的出水接口2所抵消,而在垂直方向上产生的反作用力仍由空化射流枪后置喷头所喷射的水流抵消,由于在垂直方向上仅为射流的分量,顾后置喷头所需较少射流即可使空化清洗枪达到平衡。因此,在相同前喷头流量情况下,为使整枪平衡所需的后置喷头射流量减小,节约了能耗。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淹没式空化射流清洗枪多喷嘴接口采用两喷嘴接口形式的实施例,由一个进水接口1和两个出水接口2组成。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四个水平面上互成90度的出水接口作为四喷嘴接口;或采用五个水平面上互成72度的出水接口作为五喷嘴接口。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出水接口与垂直方向上的进水接口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180度,此种实施方式仅作为空化清洗枪的单接口-多喷头转换件,不具备减少反冲力的功能。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等同变形、替换都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浦勋,未经王浦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98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