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波纹管Y型直通夹套气相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0188.6 | 申请日: | 2012-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7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沈剑标;陈彦;史强修;孙迟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27/02;F16K41/1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26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纹管 直通 夹套气相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是一种波纹管Y型直通夹套气相阀。
背景技术
聚酯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在聚酯的生产工艺中,先将EG(乙二醇)与水的混合物输送到分离塔进行分离,从分离塔出来的液态EG与固态的PTA(精对苯二甲酸)粉料混合,输送到浆料配置单元,然后在260℃的温度下经过酯化、缩聚反应,最终获得聚酯。
在聚酯生产的整个工艺过程中,将EG与水的混合物输送到分离塔进行分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此时的混合物含有汽、液两种状态,这要求所流经的阀门具有较好的流通能力。我们知道,阀门的极限流通能力可以用阻塞流方程式来判定:△Pmax=FL(P1-FFPV),式中:
△Pmax-在阻塞流条件下用于计算流量系数的最大有效压差
FL-液体压力恢复系数
P1-液体入口压力
FF-液体临界压力比系数
PV-液体入口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当阀门的流通能力受限、出现阻塞流的时候,从缩流断面直至阀出口的静压降低到等于或低于介质在阀入口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部分液体汽化,使阀后形成气液两相的现象,即“闪蒸”,此时介质会对调节阀的阀芯、阀座等阀内件产生冲蚀,并影响阀门的流通能力。如果产生闪蒸后,阀后压力P2不是保持在饱和蒸汽压Pv以下,而是在调节阀节流孔之后又骤然上升,此时闪蒸产生的气泡会破裂并回归液态,这个过程就是空化作用。产生空化作用时,由于调节阀节流孔后压力上升,闪蒸时产生的气泡会相继爆裂,气泡爆裂产生的所有能量集中在破裂点上,形成极大的冲击力,而破裂点如果刚好在阀门或管道的表面附近,冲击力会慢慢撕裂材料表面,这就是流体的“气蚀”现象。
基于上述考虑,EG/水的输送阀必须具有较好的流通能力,但是普通的单座调节阀一方面由于流道形状的限制很难大幅度提高其Cv值,另一方面DN350的通径导致单座阀的密封能力、阀芯动作平稳性面临很大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潜在风险,提出一种结构合理可靠的调节阀,保证聚酯工艺中EG/水的分离装置安全、稳定地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波纹管Y型直通夹套气相阀包括阀体、夹套层、阀座、阀芯、销钉、阀杆、波纹管、唇焊片、波纹管套、缠绕垫片、上盖、防转螺钉;所述夹套层包覆在阀体周围,与阀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阀座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阀体内部,所述阀芯安装在阀座上,并与阀座之间通过锥面配合形成密封,阀芯底部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与阀体底部的导向孔配合形成导向作用,所述阀杆通过螺纹配合与阀芯连接,所述波纹管套连接在阀体上,波纹管安装在阀杆上,其下端与阀杆焊接成整体,上端被夹紧在波纹管套与上盖之间,所述上盖的侧面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防转螺钉,所述防转螺钉与阀杆上的防转槽配合,防止阀杆在上下运动时发生旋转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的导向孔底部设有一个泄压孔,用于消除压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上设有销孔,所述销孔中安装销钉,起到螺纹防松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波纹管套与在阀体之间设置有唇焊片,通过唇焊片实现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波纹管套与上盖之间,设置有缠绕垫片,并通过缠绕垫片进行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与阀体流道中心线倾斜60°角度。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Y型阀体结构流体阻力较小,使得阀门具有较高的流通能力(Cv)和较低的气蚀系数(FL)。
2、采用波纹管密封的结构设计完全消除了普通阀门阀杆填料密封老化快、易泄漏的缺点,不但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增加生产设备安全性,减少了维修费用及频繁的维修保养,还提供了清洁安全的工作环境。
3、采用上下双导向结构设计的空腔型阀芯,使得阀门在开关过程中阀芯运动平稳,保证了阀门的动作可靠性。
4、Y型阀体与波纹管套之间的唇焊片密封结构彻底解决了普通阀门上盖处易泄漏的问题,增加了阀门的密封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01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