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速磨机下架体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2679.4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4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通;丁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皇龙智能破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0 | 分类号: | F16J15/30;F16J15/18;F16J15/40;B02C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7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速 磨机下架体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力、水泥制粉的中速磨机的下架体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速磨机下架体密封结构通常由密封座体、上部密封体、下部密封体组成,此三部分与磨盘支座共同构成一环形密封室。密封座体安装在下架体上,静止不动,下部有密封风接口;上部密封体安装在磨盘支座的环形凸筋上,随磨盘支座旋转,并与密封座体间形成一环形小间隙;下部密封体通常由若干托架和碳精环组成,托架安装在密封座体上,碳精环位于托架槽内并可在槽内活动,碳精环由若干段组成,通过弹簧压紧在磨盘支座圆柱面上以阻止密封风及进入密封室的煤粉和石子煤等外泄,同时碳精环磨损后可在弹簧作用下自动补偿,以增加密封有效时间。
由于密封风压力比一次风高,密封风通过密封座体上的接口进入密封室,经均压后从上部密封体与密封座体间的环形小间隙吹出进入一次风室,从而阻止一次风室的热风、煤粉和石子煤等进入密封室和磨机外。
为保证密封效果,通常希望上部密封体和密封座体间的间隙越小越好,但此间隙过小不便于安装和调整,一般要求为2mm左右,再加上此间隙为直通型,所以具有一定速度的煤粉和石子煤等较容易进入此间隙,使间隙因磨损变大导致快速失效,而煤粉和石子煤进入密封室后,又直接作用于下部密封体,使其密封快速失效,导致大量煤粉、密封风和石子煤等外泄,磨机无法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速磨机下架体密封新结构,从三个方面加强密封的可靠性,延长密封使用时间:首先加强上部密封体与密封座体之间的密封,此为密封的第一道防线,是最关键的部位,本实用新型既减小了密封间隙,又便于安装调整,同时还将原来直通型间隙变为迷宫型,并在其间填塞柔性密封填料,进一步改善密封效果;第二增加密封室的包容性,原密封室为单室,煤粉和石子煤等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密封室后,就直接对下部密封体进行破坏,本实用新型将密封室隔成内外两个密封室,煤粉和石子煤等需首先填充外密封室,然后才进入内密封室;第三加强下部密封体的保护,在内密封室里填塞柔性密封填料,或引导密封风从内密封室吹出来,以延缓或阻止煤粉和石子煤等进入对下部密封体进行破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速磨机下架体密封结构,由上部密封体、密封座体和下部密封体组成。上部密封体由若干圆环形托架和活动密封环组成,托架安装在磨盘支座环形凸筋上,托架环槽的槽深比活动密封环厚度略大,环槽外径较活动密封环外径大10mm左右,活动密封环位于环槽内并套在密封座体的外壳上,由于活动密封环是活动的,不需要调整其与密封座体间的间隙,可将此间隙缩小为0.5~1mm,比现有结构要求的2mm间隙大为减小,同时相邻活动密封环之间可填充柔性密封填料,以进一步增加密封效果;密封座体安装在下架体上,一种方案为由外壳、内壳和底板组成,密封座体安装后,外壳、内壳和磨盘支座形成外密封室,内壳和磨盘支座形成内密封室,内密封室内填塞柔性密封填料,以延缓或阻止煤粉和石子煤等进入对下部密封体进行破坏;另一种方案为由外壳、内壳、底板和隔板组成,底板、隔板和内壳构成密封风室,在内壳上钻若干通风孔,密封风由密封风室通过内壳上的通风孔从内壳与磨盘支座形成的内密封室吹出,以阻止煤粉和石子煤等进入对下部密封体进行破坏;下密封体与现有磨机通常结构一样,由碳精环托架和碳精环组成,经使用证明该结构较为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磨机下架体密封通常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密封座体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1为上部密封体,1a为托架,1b为活动密封环,1c为柔性密封填料,2为密封座体,2a为外壳,2b为底板,2c为密封风接口,2d为内壳,2e为内密封室柔性密封填料,2f为隔板,2g为内壳通风孔,3为下部密封体,3a为碳精环托架,3b为碳精环,4为下架体,5为磨盘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皇龙智能破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皇龙智能破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26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