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强污水处理效果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3147.2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5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张震宇;李英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理汉龙莱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52;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71005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污水处理 效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属于一种增强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知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所用的典型工艺流程,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生物处理,通常所说的活性污泥法,以及由此而发展起来的AB法、A/O法、A2/O法、氧化沟法大都只能达到GB18918-2002中规定的一级B标。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要想其工艺处理的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必须付出大量资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研究出一种增强污水处理效果的装置,它包括:加硅藻精土室(1)、振荡器(2)、柔性连接器(3)、控制阀A(4)、计量室(5)、空气间(6)、控制阀B(7)、自动加药器(8)、组合式污水装置(9)、检查孔(10)、回流管(11)、进水管(12)、过流管(13)、导流器(14)、沉淀区(15)、支承器(16)、折流板(17)、防冲板(18)、排水口(21)。
其装配结构顺序特征是:先将振荡器(2)安装在加硅藻精土室(1)上、之后顺序连接柔性连接器(3)、控制阀A(4)、计量室(5)、空气间(6)、控制阀B(7)、就成为自动加药器(8),之后再把它整个的连接在组合式污水装置(9)上。
在组合式污水装置(9)里,设有检查孔(10)、回流管(11)、进水管(12)、过流管(13)、导流器(14)、沉淀区(15)、支承器(16)、折流板(17)、防冲板(18)、排水口(21)。
本新型的有益之处:
1、在几乎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可将原污水处理装置生产能力提出50%,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以无毒无害的硅藻静电聚合代替有毒的化学絮凝剂,采用硅藻纳米级的微孔吸附污染物,其表面富集的碳源又作为繁殖各类菌群的营养物,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2、处理效果好: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GB18918-2002 一级A标,可满足中水回用要求,治污与补水一次解决,实现污水资源化;
3、工程投资小,在原有工艺基础上只增加一加药装置,便可提高生产能力;
4、整个工艺几乎无噪音,无臭味、异味,无二次污染;
5、该装置药剂用量小,吨污水用量为0.12元,约40克;
6、硅藻精土为纯天然,无二次污染;
7、投加点设在曝气池上方,无需增加搅拌装置;
8、投加硅藻精土量及方法完全自动化,无需人员值守;
9、可提高生产能力和出水水质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
1 加硅藻精土室、
2 振荡器、
3 柔性连接器 、
4 控制阀A、
5 计量室、
6 空气间、
7 控制阀B、
8 自动加药器、
9 组合式污水装置、
10 检查孔、
11 回流管、
12 进水管、
13 过流管、
14导流器、
15沉淀区、
16支承器、
17折流板、
18防冲板、
19水位线A、
20水位线B、
21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新型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1.其架构装配顺序特征:先将振荡器(2)安装在加硅藻精土室(1)上、之后顺序连接柔性连接器(3)、控制阀A(4)、计量室(5)、空气间(6)、控制阀B(7)、就成为自动加药器(8),之后再把整个自动加药器(8)连接在组合式污水装置(9)上。在组合式污水装置(9)外部设有4个检查孔(10),在内部设有回流管(11)、进水管(12)、过流管(13)、导流器(14)、沉淀区(15)、支承器(16)、折流板(17)、防冲板(18)、排水口(21)。(参看附图1)
2.污水处理过程:硅藻精土在振动器的振动下,硅藻精土进入计量器达到设定值,关闭控制阀A(此时控制阀B处于关闭),此时空气阀打开,空气进入计量器内,控制阀B打开,空气与药物的混合物便进入到污水中。硅藻精土处理剂和污水在曝气内能得到充分搅拌混合,硅藻的沉降速度在水体中是1mm/s,因硅藻精土每克含有2.5亿个硅藻,在1%深度的混合物中每毫米含有30万层硅藻细包,上升水流中的SS、重金属离子、细菌等均被硅藻纳米微孔超滤层截留。清水溢出,在水力作用下,污泥顺流至生物曝气池和沉淀池。在生物池的厌氧或缺段中,由硅藻精土处理剂形成的污泥和污水发生物理絮凝及吸附作用,在水流的推动下,进入好氧池。在好氧池中,由硅藻与污染物形成的污泥,在好氧段曝气所产生的搅拌作用下,硅藻的物理絮凝和吸附的特性得到饱和。污水中的碳源被富集到硅藻的表面,微生物无需在水中游动式捕捉碳源,在硅藻纳米微孔巨大的比表面积作用下,形成的生物载体上繁殖形成菌球。菌球内层形成厌氧层,中部形成缺氧层,外部形成好氧层。在如此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菌球存在的情况下,污水在生物池中1小时的停留时间所起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传统工艺的1/5。以上所述实施仅仅是对本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新型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材料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理汉龙莱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大理汉龙莱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31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