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水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5119.4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2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舒彬;李继波;朱占巍;张靓;王金双;黄宝华;陆明明;聂继军;高子琳;王改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水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管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水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预制电力隧道中,为设置集水构件需要在预制方涵基础底部预留钢筋绑扎及模板支护的作业空间,所以现浇电力隧道沟槽开挖时放坡坡度较大,相应土方开挖的土方量较多。
现浇电力隧道须在开槽完成后进行钢筋绑扎、模板支立、浇筑混凝土、现场养生等几个环节的施工,不但增加数倍以上投资,还增加十数倍工期,现浇电力隧道在施工工艺上现场施工时间较长。
现浇电力隧道防水性和密闭性差,在进行现浇作业时无法避免混凝土施工缝,特别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必须要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成,否则不能达到很好的密水效果。
现浇电力隧道管件的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养护困难,生产受气温影响较大,且很难保证冬季施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安装且积水效果良好的集水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水构件,集水构件为预制件,包括集水构件本体,集水构件本体包括底壁和与底壁相连接的侧壁,底壁和侧壁共同形成具有一个开口部的容纳腔,侧壁的上端面具有与管涵相连接的连接部以使容纳腔通过开口部与管涵相连通。
进一步地,底壁与侧壁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连接部还包括:多个连接件,设置在侧壁的上端面,侧壁的上端面通过多个连接件与管涵相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埋入侧壁的上端面内;第一螺栓,一端埋入侧壁的上端面内并与第一连接板相连接,另一端伸出侧壁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连接件为至少4个。
进一步地,4个连接件相互间隔均匀地设置。
进一步地,容纳腔的内径沿从侧壁的上端面至底壁的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容纳腔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进一步地,集水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吊装件,设置于集水构件的底壁上。
进一步地,吊装件包括:第二连接板,埋入底壁内;第二螺栓,一端埋入底壁内并与第二连接板相连接,另一端伸出底壁并朝向容纳腔的内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集水构件为预制件,与管涵相连通。集水构件包括底壁和侧壁,底壁和侧壁共同形成具有一个开口部的容纳腔。该容纳腔用于汇集从管涵流出的积水,集水效果良好。而且,该集水构件事先预制,避免了施工现场进行钢筋绑扎、模板支立等施工环节,可直接将该集水构件与管涵组合连接,实现了现场快速安装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水构件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水构件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水构件的吊装件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水构件,连接在管涵的下方并与管涵相连通。集水构件预制后放置在基体中。集水构件包括集水构件本体10,集水构件本体10包括底壁11和底壁与底壁11相连接的侧壁12。底壁11和侧壁12共同形成半包围结构的具有一个开口部的容纳腔13。侧壁12的上端面与管涵相连接,这样容纳腔13就与管涵相连通,该容纳腔13用于汇集从管涵流出的积水。
集水构件具有容纳腔13,容纳腔13与管涵相连通,该容纳腔13用于汇集从管涵流出的积水,容纳腔13的防水性和密闭性好,所以该集水构件的集水效果良好。集水构件为预制件,避免了施工现场进行钢筋绑扎、模板支立等施工环节,可直接将该集水构件与管涵组合连接。预先生产模块、现场拼装、节省现场浇注时间,实现了现场快速安装的效果。而且,还实现了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制造、工厂化生产,且质量稳定、有保证。进而地,还达到了美观实用、经济高效的效果。同时,预制隧道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机械噪音低,基本不造成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51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毒杀菌加湿空调
- 下一篇:可拆卸式电暖器专用温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