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杀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5761.2 | 申请日: | 2012-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8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边士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博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杀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杀虫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杀虫装置,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影响昆虫行为的环境因素很多,按自然特征可分为气候因素(如温度、光照、降水等)与生物因素(性、食料、天敌等)两大类。其中光对昆虫行为活动的影响有着特殊意义,或间接上讲,光是昆虫不可缺少的条件,不同昆虫对光的需求各异,但昆虫趋光行为是其行为中最为重要和普遍的。
国外最早采用石蜡和乙炔灯采集昆虫开创了应用昆虫趋光性的先河;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外在较大面积上用黑光灯或日光灯对美国棉铃虫等害虫进行诱集或驱避防治试验。国内也从1964年开始,在棉田和其他作物田中大面积用黑光灯防治多种害虫,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并且国内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加强了对昆虫复眼效应(趋光性)的研究,为采用物理机制的方式防治病害虫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根据昆虫趋光性研制出的杀虫灯具,品种较多,如黑光灯,高压汞灯,双波系列灯,频振杀虫灯等。
基于病害虫趋光习性,上世纪60年代我国研制成功一种高压汞灯,具有较强的紫外光(波长峰值为365nm,灯光谱在350~450nm)。灯管利用氩气和汞蒸汽中的放电作用,同时发出长短两列光波,即白光段和黑光段(紫外光)。白光段把远处的昆虫引诱到近灯区,紫外光有较强的趋性而扑灯。其主要特点是光线强,功率大,可达450w,有效半径大,对昆虫的诱惑力大,缺点是耗电多,需专人管理,诱杀的害虫天敌也多。
因此,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太阳能杀虫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低、无需人员看护且杀虫效果好的太阳能杀虫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太阳能杀虫装置,其包括主控制单元、时间控制单元、温度采集单元、湿度采集单元、雨控单元、太阳能板、蓄电池、诱虫灯单元以及电网单元;其中,所述时间控制单元、温度采集单元、湿度采集单元、雨控单元、太阳能板分别连接至主控制单元上;所述蓄电池和主控制单元双向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单元分别和诱虫灯单元、电网单元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太阳能板供电,使电源清洁、无噪声,不污染环境,不受地区限制;
(2)无需架设电线、人员看守及维护,减轻劳动强度及降低成本等;
(3)杀虫谱广、持效期长、控制效果好,对鳞翅目、双翅目、鞘翅日、半翅目等夜出性昆虫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
(4)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对害虫天敌的杀伤,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可兼做病虫测报工具,其监测昆虫迁飞、扩散、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重要工具,有利于对害虫全面了解,并且杀虫灯具主要诱杀成虫,将病害虫消灭在幼虫期前,真正达到了预防的综合治理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杀虫装置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太阳能杀虫装置,其由主控制单元1、时间控制单元2、温度采集单元3、湿度采集单元4、雨控单元5、太阳能板6、蓄电池7、诱虫灯单元8以及电网单元9等单元组成。
其中,所述时间控制单元2、温度采集单元3、湿度采集单元4、雨控单元5、太阳能板6分别连接至主控制单元1上。所述蓄电池7和主控制单元1双向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单元1分别和诱虫灯单元8、电网单元9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博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甘肃博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57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血糖的玉米须保健袋茶
- 下一篇:一种可增氧与投食的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