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地铁自动售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6787.9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7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曾险峰;谢家的;朱宛平;费安萍;邱晓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7F17/42 | 分类号: | G07F17/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谢伟;曾旻辉 |
地址: | 5104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地铁 自动 售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售票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地铁自动售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各大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地铁网络的逐步组成,线路网络越来越复杂,去往同一个目的地车站的乘车线路有多种选择。目前的地铁售票系统中,只是提供了起始站与终点站之间的站点选择,还没有对地铁网络的最优乘车线路提供选择。同时,现有的自动售票系统虽然提供收据的打印功能,但没有最优乘车线路的乘车指南打印,较少搭乘地铁的乘客或是外地乘客,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去确定换乘路线,或向工作人员咨询,而且还可能因为坐错线路而降低出行效率,同时容易造成拥挤,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加了地铁的日常运营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供最佳乘车路线、并能够打印乘车路线、实现对乘车路线进行语音输出的多功能地铁自动售票系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地铁自动售票系统,包括触摸屏显示模块,用于对触摸屏显示模块所输出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处理器模块以及对处理器模块所输出的信号进行响应的支付模块、出票模块和输出线路打印模块,所述处理器模块设置第一读写端口、第二读写端口、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读写端口连接于所述触摸屏显示模块的第一检测输入端,所述第二读写端口连接于所述支付模块的第二检测输入端,所述出票模块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输出线路打印模块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多功能地铁自动售票系统还包括语音模块,所述处理器模块还设有将已选择路线转化为语音信息的第三输出端,所述语音模块与所述第三输出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多功能地铁自动售票系统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设置第三检测输入端,所述处理模块还设有第三读写端口,所述第三检测输入端与所述第三读写端口相连接。
下面对本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多功能地铁自动售票系统包含触摸屏显示模块、处理器模块、支付模块、出票模块和输出线路打印模块。多功能地铁自动售票系统设置输出线路打印模块,由乘客在触摸显示模块中触摸输入终点站名称,根据处理器模块的最优算法计算的得出各种决定条件(主要包括“乘车时间最短”、“换乘次数最少”、“乘车距离最短”)的最优乘车路线,乘客可选择各种决定条件(主要包括“乘车时间最短”、“换乘次数最少”、“乘车距离最短”)所对应的最优乘车路线来由输出线路打印模块进行打印。
2、多功能地铁自动售票系统设置语音模块,语音模块将乘客所选择的乘车路线进行语音播报,方便乘客乘车。
3、多功能地铁自动售票系统设置通信模块,通信模块与车站控制中心保持联系,随时更新乘车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地铁自动售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处理器模块,101、第一读写端口,102、第二读写端口,103、第三读写端口,104、第一输出端,105、第二输出端,106、第三输出端,20、触摸屏显示模块,201、第一检测输入端,30、支付模块,301、第二检测输入端,40、出票模块,50、输出线路打印模块,60、语音模块,70、通信模块,701、第三检测输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多功能地铁自动售票系统,包括触摸屏显示模块20,用于对触摸屏显示模块所输出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处理器模块10以及对处理器模块10所输出的信号进行响应的支付模块30、出票模块40和输出线路打印模块50,处理器模块10设置第一读写端口101、第二读写端口102、第一输出端104和第二输出端105,第一读写端口101连接于触摸屏显示模块20的第一检测输入端201,第二读写端口102连接于支付模块30的第二检测输入端301,出票模块40与第一输出端104相连接,输出线路打印模块50与第二输出端105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67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