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液透析闭式预冲循环用废液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7995.0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2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梅;牛月芝;李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4 | 分类号: | A61M1/14;A61M1/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 透析 闭式预冲 循环 废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液透析闭式预冲循环用废液袋。
背景技术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病人应用血液透析疗法日益增多,血液透析技术的提高、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而血液透析病人又是一特殊人群,不仅抵抗力低下,而且每次血液透析时都把病人的血液引到血液透析器内与透析液交换后再回输到病人体内,这样每次透析时都有使病人的血液循环由密闭式变为开放式的过程,极易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为了防止经血源交叉感染,现在推荐预冲血液透析器及管路用的生理盐水直接流入废液袋中;目前,临床使用的废液袋由集液袋、直管、直管安全夹组成,直管与血液管路静脉端连接,血液管路动脉端处于游离状态,在预冲循环时,将生理盐水连接到血液动脉管路泵前补液管处,利用重力作用,将泵前动脉管路内冲满生理盐水,夹闭动脉管路,开血泵以100ml/min进行透析器及静脉管路预冲,使整个循环管路充满生理盐水,预冲液排进集液袋中,见集液袋内液体量达到200ml时,将血液管路静脉端与直管断开,使用备用“二通”管连接血液管路的动、静脉端,进行闭式循环,待循环结束后,断开血液管路动、静脉端,将血液管路静脉端与直管连接,进行循环后管路预冲,血液管路动脉端处于游离状态,血液管路的开放与连接,增加感染机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减少管路的开放、连接,降低感染机会的闭式预冲循环的废液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血液透析闭式预冲循环用废液袋,包括集液袋、直管、侧管、侧管安全夹和直管安全夹,所述的集液袋与直管相连通,直管分支出侧管,在集液袋和侧管之间的直管表面设有直管安全夹,侧管表面设有侧管安全夹。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血液透析闭式预冲循环用废液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菌的特点,仅通过开发和关闭直管安全夹与侧管安全夹,可直接进行管路闭式预冲-循环-预冲,整个操作管路密闭,有效的减少了血液管路的开放与连接,降低了感染机会,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1—集液袋 2—直管 3—侧管 4—侧管安全夹 5—直管安全夹 6—血液管路动脉端 7—泵前侧管 8—泵管 9—动脉壶 10—透析器 11—静脉壶 12—血液管路静脉端 13—血泵 14—生理盐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血液透析闭式预冲循环用废液袋,包括集液袋1、直管2、侧管3、侧管安全夹4和直管安全夹5,集液袋1与直管2相连通,直管2分支出侧管3,在集液袋1和侧管3之间的直管2表面设有直管安全夹5,侧管3表面设有侧管安全夹4。
如图2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直管2与血液管路静脉端12连接,侧管3与血液管路动脉端6连接,将生理盐水14连接到泵前侧管7处,利用重力作用,将泵前动脉管路内冲满生理盐水14,夹闭侧管安全夹4,开血泵13以100ml/min进行透析器10及静脉管路预冲,使整个循环管路充满生理盐水,预冲液排进集液袋1中,见集液袋1内液体量达到200ml时,夹闭直管安全夹5,打开侧管安全夹4,即可进行闭路循环,待循环结束后,打开直管安全夹5,即可进行循环后管路预冲。
上面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对其进行等同变化和修饰,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方案的范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未经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79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