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摇臂式三轮车前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8120.2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5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陆杰;郝心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阳光减震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5/16 | 分类号: | B62K25/1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贾海芬 |
地址: | 2131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摇臂 三轮 车前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摇臂式三轮车前减震装置,属于三轮车前减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减震器主要用于缓冲因地面对车辆冲击而造成对驾乘者的冲击振动,以改善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三轮车的前减震大多采用直筒式减震器和摇臂式前减震器,直筒式减震器主要由减震筒、减震弹簧、阻尼器、减震柱等组成,当摩托车受到外力冲击后,减震柱向下运动,减震弹簧承受压力,同时减震筒内下油腔的部分油液冲开齿环阀片流入过渡油腔内,另一部分的油液则通过活塞杆下部和中部的油孔分别流入减震柱内的上油腔以及过渡油腔,使阻尼器起到压缩阻尼的作用。当前减震器复原时,在减震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减震柱向上运动,此时阻尼器其过渡油腔内的油液通过活塞杆中部的油孔流入减震筒内的下油腔,而减震柱内下油腔的油液通过活塞杆中间孔流入减震筒的下油腔,产生复原阻尼。但直筒式减震器的三轮车前减震装置,前减震器的减震柱直接插入减震筒中,由于减震柱的上、下运动为滑动摩擦,加上整车行驶中受到纵向和横向的推力,易造成油封漏油、涉卡等现象,影响减震效果,降低减震器使用寿命。
摇臂式前减震器虽然克服了直筒式减震器易造成油封漏油、涉卡等现象,但前叉管与下铰接板的铰接中心与前减震的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与下铰接板的铰接中心与车轮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小于0.4,故造成前减震器的减震行程较小,缓冲整车行驶中所受的冲击力较小,减震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减震效果好,能提高使用寿命的摇臂式三轮车前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摇臂式三轮车前减震装置,包括前叉组件和两个前减震器,所述的前叉组件包括两个前叉管、连接在两个前叉管上的上联板和下联板以及下铰接板,两前叉管后底部铰接在下铰接板的支承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管中部通过圆弧段过渡至下部,上支架固定在前叉管的圆弧段,前减震器的上部铰接在上支架上,前减震器底部铰接在下铰接板上的减震座上,下铰接板的减震座铰接中心位于其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前轴安装座铰接中心连线的下部或持平,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减震座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h2与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前轴安装座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h1的比值是0.5-0.7倍。
本实用新型前叉管中部通过圆弧段过渡至向前倾斜的下部,使得整个减震装置中的支承部件能迅速承受前轮传递来的各个方向的冲击力矩,前减震装置受力合理,本实用新型下铰接板的减震座铰接中心位于其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前轴安装座铰接中心连线的下部或持平,且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减震座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h2与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前轴安装座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h1的比值是0.5-0.7倍,故而增加了整个减震装置的工作行程,在下铰接板与前轮轴连接后,能以前轮轴为支点,更好的吸收和衰减地面对车辆在驶中所受的冲击力,而改善前减震装置的受力情况,提高前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摇臂式三轮车前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压块,2—上联板,3—盖板,4—轴承,5—车架立管,6—转向轴,7—前叉管,7-1—连接头,8—下联板,10—上支架,11—前减震器,12—下铰接板,12-1—支承座,12-2—减震座,12-3—前轴安装座,13—滚动轴承,14—连接轴,15—骨架防尘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阳光减震器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阳光减震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81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