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9288.5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1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洪洋;熊良平;陈顺东;李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L15/0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吴娜 |
地址: | 23005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动力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燃油发动机存在转矩操控性差、高效区窄、噪音大和污染气体排放大等缺点,随着能源的紧缺以及节能减排的需求,国家相继推出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相关政策扶持,并逐渐加大扶持力度,纯电动汽车逐渐成为节能减排的最佳选择。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为整车提供可靠的驱动和制动力,是整车可靠运行和舒适运行的必要保证。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具有分布广、信号传输距离大,涵盖高低压控制,干扰强。如何设计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是该行业相关技术人员的核心任务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矩操控性好、高效区宽、噪音小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包括用于采集电子油门刹车系统输出的电信号的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的信号输入输出端通过CAN总线与电机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相连,电机控制器的的输入输出端与动力电池系统的输入输出端相连,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电连接。
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由数字信号处理电路、驱动及保护电路、DC-DC电源电路、解码信号接口电路和功率输出电路组成,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输出端通过CAN总线与整车控制器的信号输入输出端相连,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及保护电路的输入端相连,驱动及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功率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功率输出电路的输入输出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入输出端相连,解码信号接口电路的输入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解码信号接口电路的输出端与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功率输出电路的输入输出端与动力电池系统的输入输出端相连,动力电池系统的输出端与DC-DC电源电路的输入端相连DC-DC电源电路分别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驱动及保护电路、解码信号接口电路和功率输出电路供电。
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的输出端与整车低压系统的输入端相连,整车低压系统由DC-DC转换器、蓄电池和整车低压电器组成,动力电池系统的输出端与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相连,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向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向整车低压电器供电。
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的输出端与辅助动力系统的输入端相连,辅助动力系统由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电动打气系统组成,动力电池系统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动打气系统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所述的驱动电机由旋转变压器和永磁同步电机组成,所述的旋转变压器的输出端与解码信号接口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的输入输出端与功率输出电路的输入输出端相连,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通过后桥与差速驱动器机械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空间矢量电机控制器控制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后桥,再将动力传至差速驱动器,实现无级变速控制,无换档冲击,驱动系统高效区宽,驾驶操控性好;直接采用CAN总线通讯模式,抗干扰能力强、响应快、实时性好;动力电池系统采用磷酸铁锂电池,能力密度高、一致性好;辅助动力系统采用电动控制,噪音低、节能效果好。本发明系统设计简单,性能安全可靠,节能降耗,应用简便,适用范围广,有效替代了传统燃油发动机系统,非常适用于各种商用车和特种车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包括用于采集电子油门刹车系统1输出的电信号的整车控制器2,整车控制器2的信号输入输出端通过CAN总线与电机控制器3的输入输出端相连,电机控制器3的的输入输出端与动力电池系统5的输入输出端相连,电机控制器3与驱动电机4电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整车控制器2直接收集整车驾驶信息,经过算法处理,通过CAN通讯网络实时控制电机控制器3的输出转矩,通过开关输出控制电动打气系统的起停。所述电机控制器3采用空间矢量控制算法,通过CAN网络实时收集整车控制器2的扭矩请求,以转矩为控制量,实现精确闭环控制驱动电机4的输出转矩。电机控制器3采用磁补偿技术,解决永磁材料高低温的不可逆去磁和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92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油和天然气双燃料6缸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压力控制阀与碳罐控制阀的安装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