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液压自动密封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9621.2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8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赵宝成;陈小安;关振显;惠冲;李进强;陆宁;刘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9/02 | 分类号: | F16L29/02;E21B4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薛峰;杨楷 |
地址: | 100101 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电阻率 测井 液压 自动 密封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测试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液压自动密封接头。
背景技术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是一种测量套管后的地层电阻率的仪器。当测井仪的电极推靠至紧贴套管壁时,电极向套管通电。由于套管和地层都是导体,可以在套管壁的其他位置检测到电势。电流主要在套管里,只有很少一部分流入地层。进入地层的电流量由地层的电导率决定。由于从套管漏失电流的电势差与地层的电导率成正比关系,因此用测井仪的电极测出从套管漏失电流的电势差,即可得到套管井的电阻率分布。通过分析套管井的电阻率分布,进而找到可能的漏失油层。
电极至套管壁的推靠过程由测井仪上的液压控制系统完成。对该液压控制系统进行维护保养时,需要进行液压段尾部与上供电头部的拆卸,液压控制系统油囊中的液压油会流失。这种情况不但会损失液压油,同时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且不方便测井仪的清洁保养。
因此,需要有一种简单方便地自动封堵液压管线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测井仪维修过程中快速自动封堵液压管线的技术,以便有效控制油囊中液压油的流失,避免环境污染,方便仪器维修保养。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液压自动密封接头,其包括上供电头部和液压段尾部,而且在所述液压段尾部的液压密封腔体中设置有一段弹簧,在所述弹簧的末端设置有密封球。
优选地,在所述上供电头部与所述液压段尾部连接时,所述上供电头部的密封接头的公接头穿过所述液压密封腔体的出口伸入所述液压密封腔体中,将所述密封球顶起。
优选地,在拆卸所述液压段尾部和所述上供电头部时,所述上供电头部的密封接头的公接头从所述液压密封腔体中退出,所述弹簧将所述密封球顶入所述液压密封腔体的出口。
优选地,所述弹簧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上供电头部的密封接头的公接头的中心轴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密封球为钢球。
优选地,所述密封球的直径为9mm。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自动密封接头结构简单,巧妙地在连接上供电头部与液压段尾部时,利用了上供电头部密封接头的公接头推顶密封球,继而使弹簧压缩;而在拆卸液压段尾部和上供电头部时,利用弹簧的回复力推动密封球封堵住液压密封腔体的出口,从而使得其不但能够有效避免液压油在测井仪拆卸过程中的大量流失,而且减少了液压油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仪器维修保养的工作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会参照附图并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附图未必是按实际比例绘制的,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液压自动密封接头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液压自动密封接头的示意性剖视图。在液压段尾部10的液压密封腔体3中设置有一段弹簧6。优选地,弹簧6的中心轴线与上供电头部20密封接头的公接头5的中心轴线重合。
在弹簧6的末端设置有密封球4,其可随弹簧6的伸缩而优选沿密封接头的纵向中心轴线运动。密封球4通常优选为钢球,其直径优选为大约9mm。
测井仪上的液压控制系统正常工作时,上供电头部20与液压段尾部10连接,上供电头部20密封接头的公接头5穿过液压密封腔体3的出口伸入液压密封腔体3中,将密封球4顶起。此时,液压油可在液压管道1中自由流动。
拆卸液压段尾部10和上供电头部20时,密封接头的公接头5从液压密封腔体3中退出,弹簧6将密封球4顶入液压密封腔体3的出口,堵住该出口,从而避免液压油囊中的液压油的流出。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地示出和描述了示例性优选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申请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96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