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报警器控制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9713.0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4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杨霖;蒋浩;黄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万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292 | 分类号: | H03K17/2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报警器 控制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开关,尤其涉及一种简易报警器控制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拥有许多报警器,而可控硅开关、延时开关等等元件是在报警器电路中必不可少的元件,而现有技术中的报警器内部元件太多,从而造成成本较高,报警器体积较大,且容易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简易报警器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池、电阻、按钮开关、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报警集成芯片和扬声器,所述电池的正极同时与所述按钮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扬声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报警集成芯片的负极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报警集成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报警集成芯片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扬声器的第二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的几个原件组成,从而成本低廉、缩小体积,且同时具有可控硅开关功能和延时功能,能够广泛应用于一般的报警电路中,不易出现故障,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池E、电阻R、按钮开关K、电容C、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报警集成芯片IC和扬声器BY,电池E的正极同时与按钮开关K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扬声器BY的第一端连接,电池E的负极同时与电阻R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电容C的第一端和报警集成芯片IC的负极电源输入端连接,开关K的第二端同时与电阻R的第二端、电容C的第二端和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报警集成芯片IC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报警集成芯片IC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扬声器BY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三极管VT1和第二三极管VT2均为NPN型三极管。
如图1所示: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及发射极串接于电池E中,而集电极和基极上有一对触发端子,与外部触发开关K相接。基极串联电容C后与电探线相接。当开关K闭一合时,第二三极管VT2导通,同时电源经开关K对电容C快速充电至电源电压。当开关K断开后,电容C两端电位不变,第二三极管VT2保持导通。如果在电容C两端并联一电阻R,则电容C两端电荷通过电阻R放电,基极端电位逐渐变化最终使第二三极管VT2关闭,达到延时关断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万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万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9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材料法兰的成型工艺
- 下一篇:摄影包防震垫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