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腿揉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0034.0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3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余杨;张曦;李琦;张永华;蔡宗寿;张天顺;张毅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2C9/00 | 分类号: | A22C9/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杨宏珍 |
地址: | 650201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腿 揉制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腿揉制机,属于食品加工机械。
背景技术:
火腿加工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对鲜腿进行揉制,而目前云南火腿腌制加工生产方式基本上是以手工揉制,生产方式原始、效率低下,而且加工出来的火腿肉质生硬、盐份不均,口感不佳,且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严重,无法实现加工工艺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腿揉制机,以解决手工揉制生产效率低、盐份控制不均匀、肉质生硬、口感欠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火腿揉制机,由机架(1)、安装在机架(1)中部的火腿传送装置(8)、和安装在机架(1)上部的火腿滚压装置(9)组成;其中:
a.火腿传送装置(8)由传送带(5)、传送辊(4)、张紧装置(7)、凸轮(6)构成;连接方式为:传送辊(4)和凸轮(6)均连接在机架(1)上,传送带(5)包络在传送辊(4)和凸轮(6)外侧并通过连接在机架(1)上的张紧装置(7)使其张紧;
b.火腿滚压装置(9)由上压传送带(3)、传送辊(4)、压滚轮(2)、滚轮轴(10)、压滚轴(11)构成;连接方式为:压滚轮(2)连接在滚轮轴(10)上,滚轮轴(10)连接在压滚轴(11)上,压滚轴(11)连接在机架(1)上,上压传送带(3)包络在传送辊(4)和压滚轮(2)外侧并且通过安装在压滚轴(11)上的上压弹簧(12)使其张紧。
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的张紧装置(7)由中间张紧轮轴装置(19)和两侧光辊轴张紧装置(20)构成;其中:
a.中间张紧轮轴装置(19)包括张紧导向销(13)、张紧弹簧(14)、张紧轮轴承座(15)及张紧轮轴(16);连接方式为:张紧弹簧(14)套在导向销(13)上,张紧轮轴(16)与张紧轮轴承座(15)通过转动副连接,张紧轮轴承座(15)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
b.两边光辊轴张紧装置(20)包括光辊轴(17)、光辊轴承座(18);连接方式为:光辊轴(17)与光辊轴承座(18)通过转动副连接,光辊轴承座(18)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
c.张紧轮轴(16)和光辊轴(17)分别与传送带(5)的上、下两边相抵。
每对压滚轮(2)形成对火腿156o~180o的包络角;每个凸轮(6)均有2o的锥度,从而使每组四个凸轮形成176o的包络角。
工作时,整只火腿在传送带(5)和上压传送带(3)之间输送且始终被二者形成的包络空间包裹住,当凸轮(6)以一定速度转动打击火腿,并在压滚轮(2)的下压作用下,使得火腿以一定频率振动,从而实现揉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率高,能够实现火腿加工的规模化和产量化。
2、通过机械揉制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使鲜腿发生物理变化,肉质疏松,盐分渗透更加迅速、均匀,腌制效果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压滚火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张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不局限于附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火腿揉制机,由机架1、安装在机架1中部的火腿传送装置8、和安装在机架1上部的火腿滚压装置9组成;其中:
a.火腿传送装置8由传送带5、传送辊4、张紧装置7、凸轮6构成;连接方式为:传送辊4和凸轮6均连接在机架1上,传送带5包络在传送辊4和凸轮6外侧并通过连接在机架1上的张紧装置7使其张紧;
b.火腿滚压装置9由上压传送带3、传送辊4、压滚轮2、滚轮轴10、压滚轴11构成;连接方式为:压滚轮2连接在滚轮轴10上,滚轮轴10连接在压滚轴11上,压滚轴11连接在机架1上,上压传送带3包络在传送辊4和压滚轮2外侧并且通过安装在压滚轴11上的上压弹簧12使其张紧。
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的张紧装置7由中间张紧轮轴装置19和两侧光辊轴张紧装置20构成;其中:
a.中间张紧轮轴装置19包括张紧导向销13、张紧弹簧14、张紧轮轴承座15及张紧轮轴16;连接方式为:张紧弹簧14套在导向销13上,张紧轮轴16与张紧轮轴承座15通过转动副连接,张紧轮轴承座15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00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塔氧化脱硫脱硝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除尘器的气源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