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注塑成型的精密塑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1306.9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2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袁海;简行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其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注塑 成型 精密 塑胶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新型注塑成型的精密塑胶模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通用,工程塑料在强度和精度等方面的不断提高,使得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建筑器材、汽车工业、日用五金等众多领域,塑料制品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
塑料模具是一种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产品的不同可分为:注射成型模、吹气模、旋转成型模和热成型模等,其中,注射成型工艺是塑料加工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其基本组成部分有:成型装置(凹模型芯、凸模型芯)、定位导杆机构(导柱,导套)、固定装置(工字板,码模坑)、冷却系统(运水孔)、恒温系统(加热管,发热丝)、流道系统(唧咀孔,流道孔)、顶出系统(顶针,司筒、顶针板、方铁、顶棍)。注塑时,模具装夹在注塑机上,熔融塑料经流道系统被注入成型装置(模腔)内,并在模腔内冷却定型,然后开模,由顶出系统将制品从模腔内顶出,离开模具,最后再闭合进行下一次注塑。
例如,制作一个盆子形状的制品,传统观念中,一般的顶出系统必须有顶针,顶针板、方铁、顶棍等固定结构。
随着人们对塑胶产品品质要求日益增长,对塑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以现有的模具技术来说,为提高生产产品品质仅能依靠增加注塑机或人工处理,产品的结构和尺寸确难保证,并且从成型周期上也无法有效改善,因此,根本无法满足现在塑胶行业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便宜、产品品质高及生产成本低的新型注塑成型的精密塑胶模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注塑成型的精密塑胶模具,包括成型装置,定位导杆机构和流道系统与成型装置配合连接,所述成型装置包括面板和底板,面板与定模板连接,底板与动模板连接,面板和底板上均横向设有气顶机构。
优选的,所述气顶机构包括顶出块、弹簧和螺丝;其中,螺丝固定顶出块和弹簧。
优选的,所述顶出块为圆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面板上设置的气顶机构为第一气顶机构,底板上设置的气顶机构为第二气顶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一种新型注塑成型的精密塑胶模具,包括成型装置,定位导杆机构和流道系统与成型装置配合连接,所述成型装置包括面板和底板,面板与定模板连接,底板与动模板连接,面板和底板上均横向设有气顶机构,面板上设置的气顶机构为第一气顶机构,底板上设置的气顶机构为第二气顶机构。
实际应用时,制品直接制作在动模板和定模板上,因制品比较大,这样省去模仁材料及模板开框费用,节省了成本。模具在开模时,第一气顶机构启动,防止制品粘前模,开模之后第二气顶机构启动,使制品脱离动模芯。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成型装置包括面板和底板,面板与定模板连接,底板与动模板连接,面板和底板上均横向设有气顶机构,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便宜、产品品质高及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2、本实用新型没有顶针、顶针板、方铁、顶棍等顶出系统的组件,也没有模仁部分,制品型腔直接作于定模板和动模板上,简化了传统的模具结构,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同时制品没有顶针痕迹,大大提升了制品品质,优化了成型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注塑成型的精密塑胶模具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新型注塑成型的精密塑胶模具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新型注塑成型的精密塑胶模具气顶机构工作时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与名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其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其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13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解耦动态平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双向索杆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