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边形截面的气浮加载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2841.6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6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彭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超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00042 上海市长宁区万航渡路***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边形 截面 加载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载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浮加载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200810019550.2的“气浮式多维力传感器及多维力测量方法”中公开了一种气浮式多维力测量方法,它的原理是用16个气浮喷嘴将浮板完全浮起,通过测量气浮喷嘴中特定部位的气体压力来换算出喷嘴受到的浮力,进而计算出浮板上受到的作用力。在对上述气浮式多维力传感器的性能研究和设计过程中,需要了解气浮喷嘴与浮板所组成的喷嘴-浮板机构中被测点的气体压力与浮板上作用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加载实验装置开展实验。
以往使用的简单的气浮加载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其中,01是套筒,02是加重块,03是轴,04是被测气浮喷嘴,05是底座,06是螺钉,07是支架,08是螺钉。套筒01通过螺钉06与支架07固联,支架07通过螺钉08与底座固联,轴03以间隙配合的形式安放在套筒01中,轴03为下端封闭、上端开放的中空结构,加重块02可放入轴03的中空腔体中,轴03的下端面与轴线垂直,将轴03的轴线调整为铅垂位置;被测气浮喷嘴04安放在底座05上,调整气浮喷嘴04的位置使其位于轴03下端正下方并使喷嘴端面保持水平。实验时向气浮喷嘴04中接入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气体,气浮喷嘴04喷出的气体将轴03浮起,气浮喷嘴04与轴03的下端面形成喷嘴-浮板机构;向轴03的中空腔体内加入重量已知的加重块02可测出对应的气浮喷嘴04中特定部位的气体压力,不断改变所加入的加重块的数量,则可获得由被测气浮喷嘴04与轴03下端面所形成的喷嘴-浮板机构中被测点的气体压力与浮板上作用力之间的对应关系。上述气浮加载实验装置中,轴03与套筒01之间存在固体接触,在轴03处于受力平衡状态而静止时,固体接触处存在静摩擦,因而使得加载过程中存在误差,加载精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气浮加载实验装置存在的加载精度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改进提供一种多边形截面的气浮加载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多边形截面的气浮加载实验装置包括直立状的支架7,支架7的下部安装有底座5,与底座5对应的支架7上部安装有套筒1;套筒1的轴向贯通,与底座5对应,套筒1的内孔中设有轴3;轴3的轴向中部开设有盲孔,盲孔内设有两块以上的加重块2。
套筒1的横截面、套筒1内孔的横截面和轴3的横截面均为多边形。
套筒1的上部设置有上进气口9.1和环绕套筒1横截面的上环形通道10.1,上环形通道10.1的一端与上进气口9.1相连;套筒1的下部设置有下进气口9和环绕套筒1横截面的下环形通道10,下环形通道10的一端与下进气口9相连;上进气口9.1与下进气口9结构相同,上环形通道10.1与下环形通道10结构相同。
上环形通道10.1所在的套筒1横截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结构相同且位置相互对称的上通道喷嘴11.1;上通道喷嘴11.1上设置有上通道小孔13.1;上通道喷嘴11.1的端面与套筒1的内孔的端面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形成上通道承压腔14.1。
下环形通道10所在的套筒1横截面上设置有2个以上的结构相同且位置相互对称的下通道喷嘴11;下通道喷嘴11上设置有下通道小孔13;下通道喷嘴11的端面与套筒1的内孔的端面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形成下通道承压腔14。
上通道喷嘴11.1与下通道喷嘴11结构相同;上通道小孔13.1与下通道小孔13结构相同;上通道承压腔14.1与下通道承压腔14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套筒1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套筒1的内孔的横截面也为正方形;轴3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上环形通道10.1所在的套筒1正方形截面上设置有八个结构相同且位置相互对称的上通道喷嘴11.1。下环形通道10所在的套筒1正方形截面上设置有八个结构相同且位置相互对称的下通道喷嘴11。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气浮的方法将加载轴沿径向支承住,加载轴完全被气体支承,当加载轴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时,轴与套筒之间不存在固体接触,从而使加载轴可以沿轴向无摩擦地移动;
(2)加载轴与相配合的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以防加载轴绕轴线转动,轴只能沿轴向移动,从而保证加载过程中无摩擦力产生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4是图1中C-C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超,未经彭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28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尘滤膜折叠装置
- 下一篇:水冷板气密性测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