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横编机的输线槽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3320.2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6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丁孝君;顾晓东;孙顺根;俞锋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叶晓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00 | 分类号: | D04B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横编机 输线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横编机输线设备模块,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横编机的输线槽。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横编机设备中,横编机的机头需要沿着轨道进行频繁的往复移动。移动过程中,连接机头的电线或者其他的导线由于需要随着机头一并进行频繁地往复移动。由于横编机并未为上述连接机头的电线或者其他导线提供相应的保护装置,这些随机头一并移动的电线或者导线不仅容易变得杂乱无章,影响维修,还容易绊倒操作人员,对周边人员的人身安全会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随动的电线或者导线十分容易因为各种意外受损,导致频繁的停机检修,严重影响了现有横编机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部分横编机采用了双机头设计,两个机头的电线和导线极容易相互缠绕,造成电线或者导线受到机械性损伤,影响机头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无法对随动的电线和导线提供有效的保护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洁,便于拼装,能够随着横编机机头进行移动,并提供电线或者导线以保护的新型用于横编机的输线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用于横编机的输线槽,包括设置于横编机机头下方相应处的输线槽,所述的输线槽由首尾依次铰接的中空输线槽本体构成,输线槽本体连接后在输线槽内部形成管状线槽,相铰接的两个输线槽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环形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由分别位于相铰接的两个线槽本体上相互配合的限位槽和限位柱构成;输线槽下方设置有进线口,输线槽两端向下卷曲且分别设置在进线口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输线槽本体由平行且对称设置的连接板、与连接板相垂直的横板组成,横板两端与连接板两侧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由外连接板和内连接板构成,外连接板和内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连接板和内连接板相互重叠。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两端设置有倒角或者呈弧形。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柱位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一限位柱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设置在外连接板上,所述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设置在内连接板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结构简洁,制造简单,安装方便,兼容性好,能够使用于各种型号的横编机或者类似的编织机。能够随着横编机机头的往复移动,为连接横编机机头的电线提供良好的保护,不仅可以避免上述电线或者导线由于机头的频繁往复移动而变得杂乱无章,便于后期的检修。
由进线口导入的两股电线或者导线分别沿着左、右输线槽连接到横编机机头上,输线槽对左右两路电线分别进行保护,避免了因为两股电线之间的机械性摩擦导致的损伤。由于将电线或者导线约束在输线槽内部,因此可以防止各种外部意外对电线的损伤,降低了停机检修的次数,提高了横编机的整体工作效率。
组成输线槽的各输线槽本体将转动灵活,限位槽限制输线槽的整体弯曲方向,因此可以随着机头的移动而跟随移动,无需额外动力,不会妨碍机头的运转。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输线槽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输线槽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用于横编机的输线槽,如图1所示,设置于横编机机头3下方,所述输线槽由首尾依次铰接的中空输线槽本体1构成,输线槽本体1连接后在输线槽内部形成管状线槽,相铰接的两个输线槽本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环形限位结构2,所述限位结构2由分别位于相铰接的两个输线槽本体1、相互配合的限位槽和限位柱构成,该两个铰接的输线槽本体1上分别设置有限位槽和限位柱。输线槽下方设置有进线口4,输线槽两端向下卷曲,输线槽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进线口4两侧。由于输线槽的整体长度较长,因此输线槽两端向下卷曲,形成类似坦克履带的形状,输线槽两端设置在进线口4,由进线口4导入的两股电线分别经由不同输线槽端口的开口进入输线槽,并最终连接到设置在输线槽上的横编机机头3处。当机头3作左右移动时,输线槽随动作相应的左右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叶晓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叶晓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33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液位计
- 下一篇:水下垂直发射运动体出水姿态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