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防护隔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3718.6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8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何跃恒;马宁波;刘兴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9/00 | 分类号: | H02G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防护 隔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防护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缆沟道内防护隔离垫采用普通橡胶皮捆包,再用绳子将其缠绕固定的方式。
但是,原有的防护隔离垫采用普通皮子,易折断,耐张度不够,尺寸不统一,全部为人工手动剪裁。而且,老旧的电缆支架防护隔离垫,施工捆绑复杂,需要更多的人力进行工作,且绳子不是硬固定,容易跑偏,起不到良好的固定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安全性较高的电缆防护隔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防护隔离装置,用于将电缆和电缆支架隔离,电缆防护隔离装置包括:隔离板,设置在电缆支架上,电缆位于隔离板的上端;限位部,与隔离板相连接,用于将电缆固定在隔离板上。
进一步地,隔离板具有与电缆支架相配合的结构,隔离板与电缆支架相卡接。
进一步地,隔离板包括:隔离板本体;两个折边,由沿隔离板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背离电缆的方向翻折形成,两个折边与隔离板本体共同形成凹槽,隔离板通过凹槽与电缆支架卡接。
进一步地,隔离板由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与隔离板本体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的第一端与隔离板本体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端与第二限位件的第二端可拆卸地相连接。
进一步地,隔离板本体的两端均具有通槽,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和第二限位件的第一端分别通过通槽与隔离板本体相连接。
进一步地,限位部为连接带。
进一步地,限位部由尼龙制成。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防护隔离装置,包括隔离板和与隔离板相连接的限位部。隔离板设置在电缆支架上并与电缆相连接,隔离板位于电缆和电缆支架之间起到隔离作用。隔离板不易折断且尺寸统一,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电缆防护隔离装置结构简单且安全性较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缆防护隔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缆防护隔离装置的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防护隔离装置,该电缆防护隔离装置用于将电缆和电缆支架隔离。电缆防护隔离装置包括隔离板10和限位部20。隔离板10设置在电缆支架上,电缆放置在隔离板10上端。限位部20与隔离板10相连接,用于将电缆固定放置在隔离板10上,这样可以放置电缆从隔离板10上滚落下来。
本实用新型的电缆防护隔离装置,包括隔离板10和与隔离板10相连接的限位部20,隔离板10设置在电缆支架上并与电缆相连接,隔离板10位于电缆和电缆支架之间起到隔离作用。隔离板10不易折断且尺寸统一,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电缆防护隔离装置结构简单且安全性较高。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隔离板10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制成的隔离板10不易被腐化,使用时间长、质地坚硬,安全性能良好。
隔离板10具有与电缆支架相配合的结构,隔离板10与电缆支架相卡接。由于隔离板10能够卡接在电缆支架上,所以整个电缆防护隔离装置不会移动不会跑偏。由于隔离板10是硬固定,起到了较好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优选实施例,,其中,隔离板10包括隔离板本体14和从隔离板本体14的两侧延伸并翻折的两个折边11。
参见图2,具体地,隔离板10包括隔离板本体14,电缆放置在隔离板本体14上,并由限位部20固定住电缆防止滚落。隔离板10还包括两个折边11,两个折边11由沿隔离板本体14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背离电缆的方向翻折形成,两个折边11与隔离板本体14共同形成凹槽13,隔离板10通过凹槽13与电缆支架卡接。由于电缆支架设置在凹槽13中,当电缆发生偏移时,可由两个折边11进行阻挡。固定效果更好,不易产生跑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37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感器组件自动调试装置
- 下一篇:电动汽车智能高压配电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