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节阀衬套防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3871.9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7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彦;王汪洋;盛子烨;张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27/1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26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衬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结构,尤其是一种调节阀衬套防脱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对过程控制中重要的执行元件——调节阀的调节精度、可靠性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调节阀内使用衬套通常使用两种常规结构:
1、将衬套过盈配合至上盖、衬套座进行导向,且没有定位台阶。这种结构使用在常规状态下没有问题,但是调节阀内部由于高温介质、强腐蚀性介质的存在,使得上盖、衬套座与衬套的配合面膨胀、腐蚀,最终导致衬套脱落,影响阀门调节密封性能,甚至可能导致阀门卡死,使得阀门失效,继而使整套装置停车,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将衬套过渡配合至上盖、衬套座进行导向,利用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将衬套将上盖、衬套座固定连接。这种结构使用在常规状态下没有问题,但是调节阀内部强腐蚀性介质的存在,使得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遭受腐蚀脱落,最终导致衬套脱落,影响阀门调节密封性能,甚至导致阀门卡死,使得阀门失效,继而使整套装置停车,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确保阀门使用的可靠性、保证装置安全、平稳地运行并提高生产效率的调节阀衬套防脱结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阀衬套防脱结构,包括阀体、阀座、阀盖、阀杆、阀芯与衬套,在阀体内固定有阀座,在阀体上固定有阀盖,在阀盖内滑动密封插接有阀杆,在阀杆的底端部固定有阀芯,所述衬套的一端面与限位台阶相抵,衬套的另一端部外边棱位置设有限位外锥面,衬套的另一端部与挤压翻边的限位内锥面接触。
在阀盖的底端部设有所述的挤压翻边,挤压翻边具有限位内锥面,挤压翻边的限位内锥面与衬套的底端外边棱位置的限位外锥面接触,在挤压翻边上方的阀盖上设有所述的限位台阶,衬套的顶端面与限位台阶相抵。
在阀盖的下方还设有衬套座,在衬套座的底端部设有所述的限位台阶,衬套的底端面与限位台阶相抵,衬套座的顶端部设有所述的挤压翻边,挤压翻边具有限位内锥面,挤压翻边的限位内锥面与衬套的顶端外边棱位置的限位外锥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避免了在装配时使用钻头、丝攻等工具,减少了危险加工工序,因为钻头、丝攻在使用时容易断裂造成工伤;
2、降低了对衬套及其配合面尺寸公差要求,使得装配更加迅速可靠,提高了装配效率;
3、增加了定位台阶,有效防止了衬套脱落问题;
4、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4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2的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该调节阀衬套防脱结构,包括阀体1、阀座2、阀盖3、阀杆4、阀芯5与衬套6,在阀体1内固定有阀座2,在阀体1上固定有阀盖3,在阀盖3内滑动密封插接有阀杆4,在阀杆4的底端部固定有阀芯5,
所述衬套6的一端面与限位台阶7相抵,衬套6的另一端部外边棱位置设有限位外锥面,衬套6的另一端部与挤压翻边8的限位内锥面接触。
在阀盖3的底端部设有所述的挤压翻边8,挤压翻边8具有限位内锥面,挤压翻边8的限位内锥面与衬套6的底端外边棱位置的限位外锥面接触,在挤压翻边8上方的阀盖3上设有所述的限位台阶7,衬套6的顶端面与限位台阶7相抵。
该防脱结构中衬套6安装进阀盖3的座孔,衬套6的顶端定位在阀盖3的限位台阶7上,衬套6底端部的限位外锥面挤压阀盖3上的挤压翻边8(即凸起部分),使阀盖3产生局部变形从而包住衬套6的限位外锥面(即顶端与底端的15°倒角),从而防止衬套6的轴向移动,阀杆4与阀芯5组装完毕后,穿入衬套6孔即可。如此阀芯5、阀杆4整体作上下直线运动时,上下分别有定位台阶和挤压翻边,即使介质温度高、腐蚀性强,衬套6也不会发生脱落现象,且因为有挤压翻边及定位台阶的存在,阀盖3与衬套6的配合尺寸也不必按照常规设计成过盈配合,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还能确保调节阀的调节性能及运行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38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