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斜滑轮吊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3886.5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5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滕勇;王明;尹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威起重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4 | 分类号: | B66C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轮 吊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机,尤其是一种斜滑轮吊钩装置。
背景技术
吊钩装置是起重机上应用最普遍的取物装置,它由吊钩、吊钩螺母、推力轴承、吊钩横梁、滑轮、滑轮轴以及拉板等零件的组成。吊钩装置中使用滑轮以达到省力的目的,工作时钢丝绳以近乎相切的方式缠绕在滑轮上,同时由于吊钩装置里的滑轮与上方的定滑轮、绳端固定装置以及卷筒在竖直方向上有错位,导致钢丝绳有一定的偏角,从而使钢丝绳磨损(与卷筒、滑轮间的摩擦)影响钢丝绳与滑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钢丝绳对滑轮、轴承的破坏力,延长滑轮和钢丝绳寿命的斜滑轮吊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滑轮吊钩装置,包括吊钩、吊钩螺母、推力轴承、吊钩横梁、滑轮组以及拉板,所述滑轮组包括一定滑轮和一动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与动滑轮的进、出绳点在水平面的投影位置在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定滑轮与定滑轮固定装置在水平面投影夹角不为0。
进一步的,所述定滑轮与定滑轮固定装置在水平面投影夹角的角度等于动滑轮与定滑轮固定装置在水平面投影夹角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组至少为一组。
进一步的,当滑轮组的数量为偶数个时,每两对滑轮组的定滑在水平面的投影位置不在一条直线上且不平行。
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应用了上述的斜滑轮吊钩装置。
工作原理:图1为理想状态下钢丝绳与滑轮槽的接触点截面图,此时接触点在滑轮截面中心。接触点上受到正压力,压力径向指向轴承(轴承对径向压力的承载能力强),摩擦情况为静摩擦(静摩擦不会产生磨损)。此种情况对钢丝绳、滑轮和轴承都是最理想的,可惜很少出现。图2为一般状态下的钢丝绳与滑轮槽的接触点截面图,此时钢丝绳中心与滑轮槽中心不在同一条竖线上,接触点偏离的更严重。接触点上的正压力在轴承上产生轴向分力(轴承对),摩擦情况为滑动摩擦(滑动摩擦会产生磨损),造成以下损坏:1. 钢丝绳有一定的偏角,偏斜的钢丝绳与滑轮的两侧面摩擦比较厉害,二者磨损严重;2. 钢丝绳偏角会给轴承一个较大的轴向力。根据GB/T3811-2008所规定,钢丝绳绕进或绕出滑轮槽时的最大偏斜角(即钢丝绳中心线和与滑轮轴垂直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应大于5°(实际设计计算时取不大于4°),当偏斜角为临界角4°时,钢丝绳与滑轮槽侧面的摩擦也较大,磨损严重,如图2、图3、图4所示的钢丝绳与滑轮槽侧面的摩擦力f=μFsinθ,其中μ为滑轮槽侧面的摩擦系数,F为钢丝绳的拉力,θ钢丝绳进、出绳角;滑轮上的扭矩M=F。*l ,其中F。是轴承上的轴向压力,F。=F'cosα,F'是产生摩擦的正压力F'=Fsinθ,l是扭力臂。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减少钢丝绳的进出绳角度θ,可以减少摩擦力f以及扭矩M。本实用新型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的进、出绳点在水平面的投影位置在一条直线上,进出绳角度为0,因此减小了钢丝绳拉力F对轴承、滑轮和钢丝绳损坏。延长了相关零件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增大了滑轮与钢丝绳、滑轮和轴承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易损件的更换周期为生产和维修节约了时间和金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理想状态下的钢丝绳与滑轮槽的接触点截面图。
图2为一般状态下的钢丝绳与滑轮槽的接触点截面图。
图3为滑轮受力图。
图4为滑轮以及轴承受力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斜滑轮吊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斜滑轮吊钩装置定滑轮和动滑轮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的定滑轮和动滑轮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定滑轮和动滑轮位置示意图。
其中:1钢丝绳截面;2滑轮槽截面;3接触点;4滑轮;5轴承;6滑轮轴;7定滑轮;8动滑轮;9卷筒装置;10绳端固定装置;11钢丝绳;12吊钩装置;15定滑轮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威起重设备(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诺威起重设备(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38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