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底壳翻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4721.X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0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魏继双;吴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贤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9/00 | 分类号: | B21D19/00;B21D3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 31104 | 代理人: | 应云平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贤***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底壳翻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类车身类复杂曲面零件的多工序板材冲压成型加工,特别是一种油底壳翻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汽车产量逐年增加,我国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车型也越来越多,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对汽车零部件的精度要求及复杂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一辆安全美观的汽车需要成千上万零部件的精确配合,任何一个有缺陷的零件都可能给整车留下安全隐患。车身零部件大多是形状复杂、多曲面立体成型,故对模具的设计和开发要求极高。
现有的模具大多是传统的平面成型,复杂的曲面成型就得由多工序来完成,使得工序繁锁,人工成本高,又增加了工序之间的定位误差和制造累计误差。最终使整车装配曲面不匹配,引起装配干涉或间隙大焊接变形影响焊接强度,最终影响整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工序,降低人工成本的油底壳翻边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油底壳翻边装置,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下模板及上模板,所述下模板及所述上模板的两侧之间通过导柱连接;依次层叠在所述下模板上的下模垫板及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在所述下模垫板上,所述定位板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销钉与所述下模垫板连接;下模,所述下模设置在所述下模垫板的外侧;上模垫,所述上模垫的一端与所述上模板连接,在所述上模垫的另外一端设有上模,所述上模对应在所述下模垫板上,所述上模紧贴在所述定位板的两侧;下料板,所述下料板设置在所述下模垫板上,所述下料板设置在所述上模的外侧,所述下料板通过设置在其两侧的上垫销与所述下模垫板连接。
在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料板之间还设有弹起缓冲装置。在所述下模板与所述下模垫板之间还设有复数个橡皮。
工作时,将待加工的产品套在定位板上,由定位板固定住待加工的产品,上模板是与机床连接的,由机床驱使上模板带动上模向下运动,上模在运动过程中向下挤压待加工的产品直至与下模垫板接触停止运动。然后当完成翻边后,由机床驱使上模板带动上模向上运动。弹起缓冲装置一方面在上模向下运动时候起到缓冲的效果,另外一方,当上模向上运动时,它的反作用力可推动下料板,使下料板能将套设置早定位板上的产品弹出,方便取出。
本实用新型油底壳翻边装置减少了成型工序,降低加工中的定位误差和制造累计误差,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减少了人工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底壳翻边装置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油底壳翻边装置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下模板 2-上模板 3-导柱
4-下模垫板 5-定位板 6-销钉
7-下模 8-上模垫板 9-上模
10-下料板 11-上垫销 12-弹起缓冲装置
13-橡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油底壳翻边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油底壳翻边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油底壳翻边装置,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下模板1及上模板2,下模板1及上模板2的两侧之间通过导柱3连接;依次层叠在下模板1上的下模垫板4及定位板5,定位板5设置在下模垫板4上,定位板5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销钉6与下模垫板4连接;下模7,下模7设置在下模垫板4的外侧;上模9垫,上模9垫的一端与上模板2连接,在上模9垫的另外一端设有上模9,上模9对应在下模垫板4上,上模9紧贴在定位板5的两侧;下料板10,下料板10设置在下模垫板4上,下料板10设置在上模9的外侧,下料板10通过设置在其两侧的上垫销11与下模垫板4连接。
在上模板2与下料板10之间还设有弹起缓冲装置12。在下模板1与下模垫板4之间还设有复数个橡皮13。
工作时,将待加工的产品套在定位板上,由定位板固定住待加工的产品,上模板是与机床连接的,由机床驱使上模板带动上模向下运动,上模在运动过程中向下挤压待加工的产品直至与下模垫板接触停止运动。然后当完成翻边后,由机床驱使上模板带动上模向上运动。弹起缓冲装置一方面在上模向下运动时候起到缓冲的效果,另外一方,当上模向上运动时,它的反作用力可推动下料板,使下料板能将套设置早定位板上的产品弹出,方便取出。
本实用新型油底壳翻边装置减少了成型工序,降低加工中的定位误差和制造累计误差,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减少了人工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贤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贤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47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锦鲤疱疹病毒LAMP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 下一篇:电子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