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浓硫酸-水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4826.5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6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徐韶华;吴海涛;刘鸿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K11/00 | 分类号: | F01K11/00;F22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酸 水发 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浓硫酸-水发动机,利用水加入硫酸产热加热水产生蒸汽推动活塞运动或飞轮转动,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回顾发动机产生和发展历史,先后经历了蒸汽机、外燃机和内燃机三个阶段”(出自百度百科)。现代生活生产中应用最多的发动机为内燃机(主要为柴油发动机和汽油发动机),随着石油能源危机加剧,内燃机虽然几经改进,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并且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开发新型环保发动机成为了当务之急。现在已知的新型发动机中,因为燃料获取难度大或者制造成本高等问题而一直不能普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浓硫酸-水发动机,该设备以成本低、易获取的蒸馏水和浓硫酸为 “燃料”,加热水等介质,产生水蒸气推动活塞运动或飞轮转动,实现清洁动力的提供。
本实用新型浓硫酸-水供暖设备包括储水箱1、储酸箱2、混合溶液箱3、循环系统I 4、蒸汽缸5、动力系统6、循环系统II 7,储水箱1和储酸箱2通过循环系统I 4与蒸汽缸5连接,蒸汽缸5通过循环系统II 7与混合溶液箱3连通,蒸汽缸5与动力系统6连接,动力系统6维持整个过程循环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蒸汽缸5上设有水入口8、酸入口9、蒸汽及混合液出口10(主要作用是推动活塞作功后的废蒸汽与混合液的导出)、活塞11。
本实用新型所述在蒸汽缸5由耐酸耐高温的高强度材料制成,保证了能在高酸性腐蚀、高温高压环境下正常工作。
储酸箱2由耐酸耐高温材料,如玻璃、石英、耐酸胶泥、陶瓷或其他耐酸耐高温材料组成的特殊容器。
本实用新型装置依靠的是蒸汽缸5中蒸馏水与浓硫酸接触放热产生的高温水蒸气致使缸内压力增大,从而推动活塞11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整部机器的运转。
本实用新型装置利用自身产生的部分动力作为动力系统6的动力来源,为整个机器燃料输送、降温等过程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中循环系统I 4是反应前酸与水的输送系统,浓硫酸与水由各自的储备室经过酸泵、水泵的输送到达蒸汽缸;循环系统II 7用以输送反应后的溶液,反应后的溶液经过导管输送到混合溶液箱(途中经过降温处理)。
本发明根据向浓硫酸中直接加入水大量放热而使混合液沸腾产生的巨大的热量,利用得到的水蒸气推动活塞或飞轮的运动,从而达到提供动力的效果。混合后的稀硫酸可以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再次浓缩,实现能源的清洁化与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就传统内燃机而言,本发明的突出之处在与抛弃了昂贵稀有污染重的石油资源作为燃料,而是以简单易获取的蒸馏水(可以利用太阳能蒸发海水得到)和相对容易制取的的浓硫酸为动力 “燃料”,在实现清洁提供动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能源的多次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蒸汽缸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储水箱;2是储酸箱;3是混合溶液箱;4是循环系统I;5是蒸汽缸;6是动力系统;7是循环系统II;8是水入口;9是酸入口;10是蒸汽及混合液出口;11是蒸汽缸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本实用新型浓硫酸-水供暖设备包括储水箱1、储酸箱2、混合溶液箱3、循环系统I 4、蒸汽缸5、动力系统6、循环系统II 7,储水箱1和储酸箱2通过循环系统I 4与蒸汽缸5连接,蒸汽缸5通过循环系统II 7与混合溶液箱3连通,蒸汽缸5与动力系统6连接,动力系统6维持整个过程循环发生;其中蒸汽缸5上设置有水入口8、酸入口9、蒸汽缸蒸汽及混合液出口10、活塞11。
本实用新型装置产生动力的依据是:蒸汽缸5中蒸馏水与浓硫酸接触放热产生的高温水蒸气致使缸内压力增大,从而推动活塞11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整部机器的运转。
本实用新型装置利用自身产生的部分动力作为动力系统6的动力来源,为整个机器燃料输送、降温等过程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中循环系统I 4是反应前酸与水的输送系统,浓硫酸与水由各自的储备室经过酸泵、水泵的输送到达蒸汽缸;循环系统II 7用以输送反应后的溶液,反应后的溶液经过导管输送到混合溶液箱(途中经过降温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48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