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底壳冲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5798.9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0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魏继双;吴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贤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26 | 分类号: | B21D28/26;B21D28/3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 31104 | 代理人: | 应云平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贤***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底壳 冲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类车身类复杂曲面零件的多工序板材冲压成型加工,特别是一种油底壳冲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汽车产量逐年增加,我国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车型也越来越多,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对汽车零部件的精度要求及复杂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一辆安全美观的汽车需要成千上万零部件的精确配合,任何一个有缺陷的零件都可能给整车留下安全隐患。车身零部件大多是形状复杂、多曲面立体成型,故对模具的设计和开发要求极高。
现有的模具大多是传统的平面成型,复杂的曲面成型就得由多工序来完成,使得工序繁锁,人工成本高,又增加了工序之间的定位误差和制造累计误差。最终使整车装配曲面不匹配,引起装配干涉或间隙大焊接变形影响焊接强度,最终影响整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工序,降低人工成本的油底壳冲孔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油底壳冲孔装置,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下模板及上模板,所述下模板及所述上模板的两侧之间通过导柱连接;依次层叠在所述下模板上的固定板及定位板,所述下模板、所述固定板及所述定位板通过定位销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两侧设有凹模;依次层叠在所述上模板上的上模垫及上固定板,在所述上固定板的两侧设有凹槽及第一固定槽,在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钢针;下料板,所述下料板设置在所述定位板的外侧,在所述下料板的两侧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凹模、所述第一固定槽及所述第二固定槽的位置相对应,在其中设有固定销。在所述凹槽内还设有弹起缓冲装置。所述钢针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工作时,将待加工的产品套在定位板上,由定位板固定住待加工的产品,上模板是与机床连接的,由机床驱使上模板带动上固定板向下运动,在上固定板安装有钢针。上模板在运动过程中带动上固定板上的钢针向下对产品进行打孔。然后当完成打孔后,由机床驱使上模板带动上固定板向上运动。弹起缓冲装置一方面在上模垫向下运动时候起到缓冲的效果,另外一方,当上模垫向上运动时,它的反作用力可推动下料板,使下料板能将套设置早定位板上的产品弹出,方便取出。
本实用新型油底壳冲孔装置减少了成型工序,降低加工中的定位误差和制造累计误差,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减少了人工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底壳冲孔装置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油底壳冲孔装置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下模板 2-上模板 3-导柱
4-固定板 5-定位板 6-定位销
7-凹模 8-上模垫 9-上固定板
10-凹槽 11-第一固定槽 12-钢针
13-下料板 14-第二固定槽 15-固定销
16-弹起缓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油底壳冲孔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油底壳冲孔装置,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下模板1及上模板2,下模板1及上模板2的两侧之间通过导柱3连接;依次层叠在下模板1上的固定板4及定位板5,下模板1、固定板4及定位板5通过定位销6连接,在固定板4的两侧设有凹模7;依次层叠在上模板2上的上模垫8及上固定板9,在上固定板9的两侧设有凹槽10及第一固定槽11,在上固定板9上设有多个钢针12;下料板13,下料板13设置在定位板5的外侧,在下料板13的两侧设有第二固定槽14,凹模7、第一固定槽11及第二固定槽14的位置相对应,在其中设有固定销15。在凹槽10内还设有弹起缓冲装置16。
工作时,将待加工的产品套在定位板上,由定位板固定住待加工的产品,上模板是与机床连接的,由机床驱使上模板带动上固定板向下运动,在上固定板安装有钢针。上模板在运动过程中带动上固定板上的钢针向下对产品进行打孔。然后当完成打孔后,由机床驱使上模板带动上固定板向上运动。弹起缓冲装置一方面在上模向下运动时候起到缓冲的效果,另外一方,当上模向上运动时,它的反作用力可推动下料板,使下料板能将套设置早定位板上的产品弹出,方便取出。
本实用新型油底壳冲孔装置减少了成型工序,降低加工中的定位误差和制造累计误差,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减少了人工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贤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贤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57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路用挠性连接器外壳的翻边压制模具
- 下一篇:包边扁钢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