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轨排组装生产线的二次翻枕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7343.0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4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军;李昌生;史凌峰;陈禄;朱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9/00 | 分类号: | B65G29/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组装 生产线 二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机械化轨排组装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轨排组装生产线的二次翻枕机构。
背景技术
全液压往复式机械化轨排组装生产线实现了从轨枕吊进到轨排成品的全工序流水作业,大部分工序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用于生产长度不超过25m的P43、P50、P60型的标准、非标准钢轨以及普通混凝土轨枕的正线、站线和桥面轨排,主要工序包括翻、布枕,硫磺锚固、轨枕翻正清理残浆,匀枕,安装钢轨,散放、安装扣件,紧固螺帽,检查,轨排吊装等。在翻、布枕中采用了自动翻枕龙门,硫磺锚固采用了液压升降平台和硫磺砂浆锚固模板平台,采用转序工作台等,除安装扣件、紧固螺帽采用人工作业外,大部分采用了机械化作业,但是在轨枕翻正施工中还采用了人工钢叉拨翻轨枕的工作方式,具有工效低、费时费力、组装质量不高等缺点。为提高整体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组装质量和作业效率,迫切需要研发一种机械化的二次翻枕机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全液压往复式机械化轨排组装生产线的轨排翻枕工序依靠人工作业,存在工效低、费时费力、组装质量不高等缺点,提供一种用于轨排组装生产线的二次翻枕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用于轨排组装生产线的二次翻枕机构,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包括下端通过预埋件固定、并且分别位于轨枕两侧的支撑立柱,支撑立柱顶部固定有支撑横梁,支撑横梁上安装有进给油缸及进给滑座,进给滑座上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块,滑块与进给油缸的活塞杆前端连接;滑块上安装有翻枕油缸,翻枕油缸的活塞杆端头连接有动力驱动机构,动力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机械抓斗。
所述动力驱动机构为齿轮齿条机构或者链轮链条机构,所述齿轮齿条机构及链轮链条机构为现有公知结构,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位于轨枕两侧支撑横梁上的进给油缸伸出,使得滑块沿进给滑座向前移动,继而使得位于滑块上的机械抓斗进给到位,抓住轨枕两端,同时两侧翻枕油缸同步伸出,推动齿轮齿条机构或者链轮链条机构开始转动,带动同轴的机械抓斗旋转,翻动轨枕,利用液压变频调速控制翻枕,实现同步和精确定位,然后安装橡胶垫,降下匀枕液压平台,由转序小车运至安装钢轨工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可代替人工作业,实现了该翻枕工序的机械化作业,节约了人力,提高了轨排组装质量,工效提高两倍以上,具有操作方便、结构合理、动作准确、作业高效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预埋件;2-轨枕;3-支撑立柱;4-支撑横梁;5-进给油缸;6-进给滑座;7-滑块;8-翻枕油缸;9-动力驱动机构;10-机械抓斗。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轨排组装生产线的二次翻枕机构,包括下端通过预埋件1固定、并且分别位于轨枕2两侧的支撑立柱3,支撑立柱顶部固定有支撑横梁4,支撑横梁上安装有进给油缸5及进给滑座6,进给滑座上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块7,滑块与进给油缸的活塞杆前端连接;滑块上安装有翻枕油缸8,翻枕油缸的活塞杆端头连接有动力驱动机构9,动力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机械抓斗10,动力驱动机构9为齿轮齿条机构或者链轮链条机构。
轨排在锚固结束后,由转序小车运至匀枕工位,匀枕小车电动滚筒带动小车拉开轨枕,此时开始二次翻枕作业,具体过程如下:位于轨枕两侧的进给油缸伸出,使得滑块沿进给滑座向前移动,继而使得位于滑块上的机械抓斗进给到位,抓住轨枕两端,两侧翻枕油缸同步伸出,推动传动齿条,传递给齿轮,带动同轴的机械抓斗旋转,翻动轨枕,利用液压变频调速控制翻枕,实现同步和精确定位,然后安装橡胶垫,降下匀枕液压平台,由转序小车运至安装钢轨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73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细菌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螺旋冲孔式滤清器中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