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底漏塑料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7377.X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6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袁绍彦;夏世勇;蔡彤旻;曾祥斌;徐依斌;刘文;陈志雄;黄健;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3/02 | 分类号: | B65D33/02;B65D33/06;B65F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底漏 塑料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防底漏的塑料袋。
背景技术
塑料袋的侧面和底面都很薄,在使用的过程中,位于塑料袋底面的具有尖锐部位的物体(如钉子、骨头等)由于自身的重力以及在位于其上方的其他物品的重压之下,容易将塑料袋的底面剌穿,导致塑料袋中的细小的颗粒、粉状物体或者液体从塑料袋底面被刺穿的部位漏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使用过程中,防止其内的具有尖锐部位的物体将其底面刺穿从而导致底漏的塑料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底漏塑料袋,包括袋体,袋体的内侧面在位于袋体的底面的上方位置设有隔离层,袋体的底面、内侧面和隔离层形成隔离腔。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袋体的内侧面对应袋体的底面的上方的位置设有隔离层,以将塑料袋袋体内的物体与袋体的底面隔开,在使用的过程中,即使塑料袋内的具有尖锐部位的物体将隔离层剌穿,仍有由袋体的底面、内侧面和隔离层形成的隔离腔将剌穿隔离层的物体和袋体的底面隔开,防止袋体的底面被刺穿,避免出现袋体的底面因被剌穿而导致塑料袋中的细小的颗粒、粉状物体或者液体从塑料袋底面被刺穿的部位漏出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至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至图8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8所示,所述的防底漏塑料袋,包括袋体1,袋体1上设有提手13,袋体1的内侧面11在位于袋体1的底面12的上方位置设有隔离层2,以将塑料袋袋体1内的物体与袋体1的底面12隔开,袋体1的底面12、内侧面11和隔离层形成隔离腔3。在使用的过程中,即使塑料袋内的具有尖锐部位的物体将隔离层2剌穿,仍有由袋体1的底面12、内侧面11和隔离层2形成的隔离腔3将剌穿隔离层2的物体和袋体1的底面12隔开,防止袋体1的底面被刺穿,避免出现袋体的底面12因被剌穿而导致塑料袋中的细小的颗粒、粉状物体或者液体从塑料袋底面12被刺穿的部位漏出的情况发生。
所述的隔离层2和底面12的距离小于袋体1高度的一半,塑料袋展开后,隔离层2的表面可以为一平面(见图1),也可以为从其边缘向其中间位置逐渐下凹的斜面(见图2)或者弧形面(见图3)。
所述的袋体1以及隔离层2均采用可降解的塑料制成,以提高塑料袋的分解速度,隔离层可通过热压成型工艺成型。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隔离层2的表面成型有可供其上方的细小的颗粒、粉状物体或者液体流入隔离腔3的通孔21,细小的颗粒、粉状物体或者液体从通孔21进入隔离腔3后,可以更好地将袋体1的底面12与隔离层2相隔开,以防止底面12被剌穿。
所述的通孔的形状可据需要设定,如图4所示的通孔的轴截面的两侧边为相平行的直线;如图5所示的通孔的轴截面的两侧边为由上至下,逐渐靠近通孔的轴线的斜线;如图6所示的通孔的轴截面的两侧边为从其上、下两端分别至中间位置,逐渐靠近通孔的轴线的折线;如图7所示的通孔的轴截面的两侧边为从其上、下两端分别至中间位置,逐渐远离通孔的轴线的弧线;如图8所述的通孔的轴截面的两侧边则为“S”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73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打开的食品盒
- 下一篇:卫生巾复合独立快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