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日光温室防堵浅表地下微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7692.2 | 申请日: | 2012-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0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席天元;赵海祯;薛建兵;王雷;魏国英;冯正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5/06 | 分类号: | A01G25/06;A01C23/04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4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日光温室 浅表 地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物地下微灌设备,具体为一种日光温室防堵浅表地下微灌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设施农业发展十分迅猛,为解决日光温室蔬菜因常规沟灌、渠灌、畦灌、漫灌等带来的温室内湿度增大、地温降低、病虫害严重、作物生长发育迟缓、水肥浪费严重、蔬菜品质下降等弊端,人们不断尝试采用滴灌、渗灌等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一定效果。
然而,滴灌与渗灌技术容易出现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堵塞的问题,使理论上意义十分重大、效果应该很好的节水灌溉施肥技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时却困难重重,难以发挥效应。同时,滴灌的支管、毛管通常置于地表,在空间狭小的温室、大棚内,在农耕操作过程中往往会被碰坏、折断等,给菜农耕作生产带来很多不便。渗灌的支管、毛管等埋于地下40-50cm,虽然在耕作过程中不易被破坏,但却会使水分、养分直接大量下渗到土壤深层,造成水肥浪费。特别是苗期,深埋的渗灌设备供应的水肥要靠土壤毛细管来向上提升,在幼苗根系较小的情况下,很难满足作物苗期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滴灌的支管、毛管置于地表易被碰坏、折断且渗灌的支管、毛管深埋于地下40-50cm造成肥水浪费、水质污染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日光温室防堵浅表地下微灌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日光温室防堵浅表地下微灌设备,包括位于地表且依次连通的主管、支管及分支管,分支管上均串联有若干渗水器,渗水器的深度位于地表下方3-5cm,渗水器包括两端带有插接头的PVC管,PVC管侧壁开有开水孔,且PVC管外套有花岗岩渗水方管,花岗岩渗水方管的底面固定有防水层。
作业时,渗水器按种植行宽窄布设,沿种植行逐个插接,水流自主管、支管、分支管进入渗水器,通过渗水器PVC管中间的出水孔进入花岗岩渗水方管,并从其两侧向外渗出,基肥集中施于渗水器两侧,克服了现有滴灌的支管、毛管置于地表易被碰坏、折断且渗灌的支管、毛管深埋于地下40-50cm造成肥水浪费、水质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渗水器埋于土壤浅表,不易老化、不易折断、不需来回铺设、一次铺设多年使用;
2、渗水器PVC管上的出水孔孔径较大,不易产生化学堵塞;
3、PVC出水孔受花岗岩渗水方管保护,杜绝了因反渗透造成土壤颗粒向管道内回流的现象;
4、水流经花岗岩渗水方管两侧扩散渗入土壤,不破坏土壤结构,不产生盐渍化;
5、花岗岩渗水方管的渗水性好、致密性高,作物毛根不会伸进渗水器,避免了作物根系形成生物堵塞的问题;
6、避免常规渗罐产生肥水下渗带来的养分浪费及水质污染的问题,并可任意时期满足作物肥水的需求,特别是作物幼苗时期的肥水供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PVC管,2-开水孔,3-花岗岩渗水方管,4-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日光温室防堵浅表地下微灌设备,包括位于地表且依次连通的主管、支管及分支管,分支管上均串联有若干渗水器,渗水器的深度位于地表下方3-5cm,渗水器包括两端带有插接头的PVC管1,PVC管1侧壁开有开水孔2,且PVC管1外套有花岗岩渗水方管3,花岗岩渗水方管3的底面固定有防水层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76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电变压器在线用户识别载波监测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城市智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