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菌亲水聚酯纤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0122.9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5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平;王朝生;陈向玲;李建武;冯梦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D5/253 | 分类号: | D01D5/253;D01F6/92;D01F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王婧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聚酯纤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菌亲水聚酯纤维。
背景技术
聚酯以及聚酯纤维从20世纪70年代步入大规模工业化以来,发展速度远远大于其他合成材料和合成纤维,2010年我国聚酯纤维产量2513万吨,约占我国化纤产量的81%;约占世界聚酯纤维产量的70%。今后10年,世界聚酯以及聚酯纤维仍将保持3%以上的速度增长,聚酯纤维将占世界纤维产品总量的60%以上。聚酯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如强力、耐磨性、回弹性和尺寸稳定性均能较好满足各种用途的需要。但聚酯纤维是一种典型的疏水性纤维,回潮率只有0.4%,作为贴身服用材料,它的穿着舒适性很差,在高湿、高温状态,人们穿着合成纤维的服装会有闷热感,心情烦躁不安;在湿热状态下,人体与衣服间摩擦力增大,沉重感增加,对人的心理及生理变化产生不很大的影响。同时,聚酯纤维亲水性很差,也给织造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易积聚静电、易吸灰尘、去除油污渍难等。为此,人们在改善聚酯纤维亲水性能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达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聚酯纤维及其纺织品向着性能、品质和经济指标逐步赶上或超越天然纤维及纺织品的方向发展,具有高功能、高品质、低能耗和低排放等特征的超仿真合成纤维是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的发展目标。同时,提高合成纤维织物的吸湿、排汗性也是未来纺织品发展方向之一。
现有的抗菌亲水聚酯纤维的横截面为圆形,其制备方法为:将亲水性聚酯切片和抗菌功能母粒合,再利用常规聚酯纺丝设备,聚酯切片通过螺杆挤出进入纺丝组件,经过拉伸、后处理等获得抗菌亲水聚酯纤维。其缺点是:聚酯纤维的亲水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菌亲水聚酯纤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菌亲水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所述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横截面皆为扇环形。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对称排布(即为双C形)。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横截面大小相等。
更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扇环形横截面的内径R1与外径R2之比皆为1∶5~1∶3。
更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扇环形横截面的内径R1与外径R2之比皆为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抗菌亲水聚酯纤维具有两个横截面为扇环形的部分,能够起到导通水分的作用,大大提高聚酯的亲水性能。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填充材料领域,如家纺,汽车,玩具材料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抗菌亲水聚酯纤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抗菌亲水聚酯纤维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抗菌亲水聚酯纤维,由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组成,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的横截面大小相等,对称排布。所述的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的横截面皆为扇环形,其扇环形横截面的内径R1与外径R2之比皆为1∶5。其制备方法为:
(1)亲水聚酯切片的制备:
将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按比例进行混合,配制浆料。将配制好的浆料与催化剂钛酸四丁酯混合后加入酯化反应釜进行第一酯化反应,第一酯化反应温度为225℃,反应的时间为4h,反应的相对压力为0MPa。通过分馏塔将副产物水分离出来进行收集,用量筒测量收集量,根据反应式计算出理论值,在水的收集量达到理论值的82%时,加入山梨醇和聚乙二醇(PEG-2000)进行第二酯化反应,第二酯化反应温度为240℃,压力为常压,酯化反应时间为1h。完成酯化反应后,将酯化物输送至缩聚反应釜,进行预缩聚和终缩聚反应,缩聚反应的温度保持在260℃,预缩聚反应时间为2h,终缩聚反应时间为2h,制成亲水性聚酯切片;该亲水性聚酯的分子链中包含-COC6H4COOCH2CH2O-和两种链段数量比例为100∶0.1;所述的亲水性聚酯的特性粘度为0.50g/dl,熔融温度为210℃。制备方法采用间歇式聚合生产工艺。
(2)将亲水性聚酯切片和纳米银抗菌剂进行熔融造粒,得到抗菌功能母粒,其中亲水性聚酯切片和纳米银抗菌剂质量比为97∶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01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气歧管焊接工装
- 下一篇:一种快速准确定位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