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0337.0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6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周政宇;许哲玮;江承恩;郑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10 | 分类号: | B22F3/10;B22F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急冷式集蜡桶,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清洁,吸附力更强,具有导流及液体控温功能的集蜡桶。
背景技术
金属射出成型(MIM),若以蜡基喂料,需要经过喂料制作,接着将喂料于射出机内射出成型,紧接着即以溶剂清洗或是加热去除蜡基材料,最后以高温烧结,将其它所有黏结剂去除,并将金属粉末致密化的流程。常见商用喂料,其主要成分为金属粉末,大多占约80~95重量百分比,其次为主干黏结剂与填充剂。主干黏结剂能够提高生胚与脱脂后胚体的强度。至于添加的填充剂,根据蜡、POM、水基材料等,目的是为了增加塑料的流动性,以利射出成型的完成。
其中,主干黏结剂与填充剂会于烧结过程中,随着温度的提升而逐渐裂解成为气态蜡。当气态蜡由高温腔体中被真空泵浦抽出时,若气态蜡直接进入泵浦,将会使泵浦有积蜡、润滑油变质等各种严重危害。因此为了保护泵浦,需要加装收集气态蜡的集蜡装置于泵浦与烧结加工炉的间。
真空泵浦抽出气体进入集蜡装置后需分离气态蜡及液态蜡,根据台湾专利第I344877号所揭露的真空脱脂集蜡装置中,设置两个集蜡器及两个集蜡管来分别收集气态蜡及液态蜡,气态蜡进入串接的第一、二集蜡器内经降温凝结为固态并附着在壁面,以便在一段时间后予以收集。
然而,此装置配备了两个集蜡器、两个集蜡桶及四个阀体,利用两个集蜡桶来分别收集液态及气态蜡,组件较多,过程繁复,增 加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针对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集蜡效果更好、成本更低廉的集蜡装置。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蜡装置,是以低温将气态蜡凝结成固态蜡,再利用高温将固态蜡熔融成液态蜡后再予以收集用以吸附空气中的高分子,包括:
一容置体,于容置体的一表面设有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在容置体的另一表面设置有进气口及抽气口;
一导流通道,设于容置体内以形成一供气态蜡流通的通道,导流通道的入口与进气口相通,导流通道的出口则与抽气口相通,导流通道是由容置体内所设置的若干隔板所隔成;
一液体容置通道,其从第一开孔延伸至第二开孔,设置在容置体的底面内部及各隔板的内部并相连通;
一液体控温器,设有进水管及排水管并分别连接于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液体控温器内部装有液体,液体由液体控温器输出,经由进水管连接第一开孔流入液体容置通道再由第二开孔经由排水管流入液体控温器内形成循环流道。
本实用新型通过该集蜡装置以低温先将导流通道内的气态蜡凝结成固态蜡,再利用液体控温器将高温液体流入至液体容置通道内,以将固态蜡熔融成液态蜡后再予以收集;本实用新型集蜡装置能够方便多次重复使用,减少清洁时间,降低人力成本,结构简单、集蜡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集蜡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集蜡装置的部分立体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集蜡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集蜡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正面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集蜡桶是以低温将气态蜡凝结成固态蜡,再利用高温将固态蜡熔融成液态蜡后再予以收集用以吸附空气中的高分子,包括一容置体1、一设置于容置体1内供气态蜡20流通的导流通道2、一液体控温器3。
容置体1的一表面设有第一开孔11、第二开孔12,在容置体1的另一表面设置有进气口13及抽气口14;
导流通道2设于容置体1内以形成一供气态蜡20流通的通道,导流通道2的入口与进气口13相通,导流通道2的出口则与抽气口14相通,导流通道2是由容置体1内所设置的若干隔板所隔成;
若干隔板包括在容置体1内相互平行交错设置的纵隔板21以及在纵隔板21与容置体1侧壁间及相邻的两纵隔板21之间所设置的数个横隔板22;该等纵隔板21使容置体1内形成数个区间,且相邻区间相连通,使气态蜡20沿着所隔成的区间流通。而各横隔板22从进气口13至抽气口14依序以一向上一向下的方式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03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