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鱼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1591.2 | 申请日: | 2012-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0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清澄;赵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宁波捷胜海洋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79/00 | 分类号: | A01K7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20009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设置于吸鱼管端部的吸鱼头。
背景技术
传统吸鱼泵是用一根长软管即吸鱼管连接泵体,通过压力将鱼输送到甲板上的一个筛箱即鱼水分离器,水从栅格中流出,鱼则进入鱼舱。在吸鱼管的端部设置有喇叭型开口的吸鱼头,吸鱼作业时,需要把吸鱼头伸入围网中,通过泵体输出动力,把鱼从围网中吸到泵体。在泵体内部设置有涡轮,通过涡轮的叶片把吸入泵体中的鱼甩出排鱼管。
这种吸鱼泵在使用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在吸鱼头端部具有很大的负压,很容易出现吸鱼头被鱼网封住吸鱼头端部的问题。并且在围网中鱼比较多的时候,很容易导致吸鱼头吸入大量鱼的同时只吸入少量的海水,吸入海水和鱼的比例过小的话容易导致鱼在吸入吸鱼泵泵体内时,输送过程中鱼体间产生过大的摩擦,产生鱼体损伤。并且在撞击叶片时,若没有足够的海水的缓冲的话也会使鱼体容易受到较大的损伤。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吸鱼头。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吸鱼头,包括吸鱼头本体,在所述吸鱼头本体端部设置围栏。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围栏的端部设置有延长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吸鱼头端部设置围栏,从而有效调节吸入鱼泵中的鱼和海水的比例,防止过量的鱼吸入吸鱼泵中导致鱼体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一种吸鱼头,包括吸鱼头本体1,吸鱼头本体1大致呈喇叭型的开口,以增大吸鱼的空间。在吸鱼头本体1侧壁上设置吊扣4。在所述吸鱼头本体1端部设置围栏2,所述围栏2由多道圆钢制作而成,在围栏2上具有供鱼体穿过的通孔。在围栏2的端部位置设置有向吸鱼管长度方向延伸的延长部3,吸鱼头升入围网时,首先由延长部3接触网衣,防止了围栏2直接接触网衣被网封住的情况发生。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吸鱼头安装于吸鱼泵5的进鱼管6的端部,安装时,在吊扣4上设置吊绳7,用于把进鱼管6的位置固定。
使用时,吸鱼头安装于吸鱼泵5的进鱼管6的端部,可以清楚的看到此时吸鱼头下侧于进鱼管6齐平,在吸鱼头的另一侧设置吊扣4,安装时,在吊扣4上吊设吊绳7,用于把进鱼管的位置固定。吸鱼作业时,渔网17的位于吸鱼头和进鱼管的下侧,可以看到吸鱼头下侧壁于渔网17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并且吸鱼管共同贴靠于围网上,因此减少了吸鱼头侧壁收到过大压力的问题。这样吸鱼头侧壁就不容易由于吸鱼管的重力而被压坏。吸鱼管端部围栏2能对吸入鱼的速度进行缓冲,避免在吸入大量鱼的同时只吸入少量的海水。减少鱼体受到的损伤。由于在吸鱼时,吸鱼头端部会有较大的负压,造成如在如图位于渔网17中D位置即吸鱼口端部前侧的渔网部分,吸附到围栏2上,严重影响吸鱼功能。因此在围栏2上设置延长部3,这样即使在有较大负压时,如图渔网17中D位置部分也会被吸附到延长部3中。不会使得围栏2被封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宁波捷胜海洋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洋大学;宁波捷胜海洋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15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