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体电磁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1955.7 | 申请日: | 2012-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7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郑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三协精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3/18 | 分类号: | H02K3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电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磁驱动的液体电磁泵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泵,利用磁场和导电流体中电流的相互作用,使流体受电磁力作用而产生压力梯度,从而使得处在磁场中的流体在电磁力作用下向一定方向流动的装置。实用中大多用于泵送液态金属,所以又称液态金属电磁泵。
电磁泵产品主要应用于各类小家电产品,如压力咖啡机、蒸汽烫斗、蒸汽清洁机、蒸汽吸尘机、蒸汽微波炉、净水机、蒸气烤箱、舞台烟雾机、医用器械等。目前市面上的电磁泵存在液体惯性冲击引起噪声大、损耗大的问题,因此这种泵相对用途时功率比较大,效率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电磁泵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现有电磁泵噪声大、寿命及能效低等难题的液体电磁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液体电磁泵装置,包括泵体、液体流道、线圈电磁体、磁体动子以及插座组件,所述线圈电磁体固定在泵体内壁,所述插座组件与线圈电磁体电连接,所述磁体动子设置在液体流道上,所述液体流道内设置有活动隔板,所述活动隔板与磁体动子连接,所述液体流道流出端设有阀座、滚珠以及用于复位滚珠的弹簧,阀座及滚珠组成了流出单向阀,所述阀座上设有与液体流道连通的流道孔。
电磁泵装置采用线圈电磁体使得磁体动子带动活动隔板做往复运动,不需要电机传动,减小了连接过渡件,提高了整机性能,减小了震动和噪声,提高了整机使用寿命;阀座及滚珠组成的流出单向阀,该流出单向阀可以使得电磁泵在工作状态下,液体介质从液体流道流出端流出时产生的噪音小,从而能大大延长电磁泵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磁体动子为磁石、铁镍钴磁钢等材料制成的径向永磁体或轴向永磁体或Halbach 阵列永磁体。
线圈电磁体为带任意磁性材料如铁心、衔铁、铁氧体结构的电磁线圈或为非带磁性材料结构的电磁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液体流道为任意形状及材料的密封腔体或缸体。
为了更好的保证电磁泵吸入液体介质,所述阀座与滚珠接触端设置成与滚珠的球面形状相匹配的椎体形状。
为了使得所述弹簧定位性能更好,在电磁泵工作时不会出现弹簧移位现象,所述液体流道流出端还设有弹簧套,所述弹簧设置在弹簧套内。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线圈电磁体使得磁体动子带动活动隔板做往复运动,克服了电动泵存在运动摩擦损耗,改善传统电磁泵存在液体惯性冲击损耗能效低、寿命及噪声一系列问题。
2、阀座及滚珠组成的单向阀,使得液体介质从液体流道流出端流出时产生的噪音小,从而能大大延长电磁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液体电磁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液体电磁泵装置,包括泵体1、液体流道2、线圈电磁体3、磁体动子4以及插座组件31,所述线圈电磁体3固定在泵体1内壁,所述插座组件31与线圈电磁体3电连接,所述磁体动子4设置在液体流道2上,所述液体流道2内设置有活动隔板5,所述活动隔板5与磁体动子4连接,所述液体流道流出端21设有阀座6、滚珠7以及用于复位滚珠的弹簧9,阀座6及滚珠7组成了流出单向阀8,所述阀座6上设有与液体流道连通的流道孔61。
所述磁体动子4为磁石、铁镍钴磁钢等材料制成的径向永磁体或轴向永磁体或Halbach 阵列永磁体。
线圈电磁体3为带任意磁性材料如铁心、衔铁、铁氧体结构的电磁线圈或为非带磁性材料结构的电磁线圈。
所述液体流道2为任意形状及材料的密封腔体或缸体。
为了更好的保证电磁泵吸入液体介质,所述阀座6与滚珠7的接触部分设置成与滚珠6的球面形状相匹配的椎体形状。
为了使得所述弹簧9定位性能更好,在电磁泵工作时不会出现弹簧9移位现象,所述液体流道流出端21还设有弹簧套91,所述弹簧9设置在弹簧套9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三协精密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三协精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19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