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气块传热系数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4925.1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4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肖理中;程浩军;李宁;张淑景;梁冰;刘佳佳;李煜;胡永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8C1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1 | 代理人: | 郭乃凤 |
地址: | 45005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气块 传热系数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热系数检测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物中加气块传热系数的检测系统,用来测量各种加气块的传热系数。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的质量,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提高采暖、空调能源利用效率,贯彻执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行业作为耗能大户,在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的同时,要尽量降低建筑耗能总量。判定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仅靠资料并不能给出结论,需要现场实测,因此,这使得建筑节能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为适应国家降低建筑能耗,大力发展节能型建筑的要求,提高降耗节能监督能力,国家对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做了一系列规定和检测标准。依据《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中对建筑物中加气块的检测,为了符合检测标准,检测设备主张其设备能够解决加气块试验数据实现无线传输的问题。但研究发现:由于检测环境复杂,传统的检测设备均采用有线数据传输,造成现场检测繁琐复杂,工作效率低,致使检测成本加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无线传输的加气块传热系数检测系统,来提高加气块传热系数检测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加气块传热系数检测系统,包括无线通讯设备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处理器,所述加气块传热系数检测系统还包括加气块外侧数据检测系统、加气块内侧数据检测系统和实验室内温度数据检测系统;所述加气块外侧数据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温度热流显示仪、第一无线接收模块、第一无线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无线热流传感器,所述第一无线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无线热流传感器分别通过第一无线接收模块和第一温度热流显示仪与计算机控制系统处理器相连接;所述加气块内侧数据检测系统包括第二温度热流显示仪、第二无线接收模块、第二无线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无线热流传感器,所述第二无线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无线热流传感器分别通过第二无线接收模块和第二温度热流显示仪与计算机控制系统处理器相连接;所述实验室内温度数据检测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器、第三无线接收模块、第三无线温度传感器和热风机,所述第三无线温度传感器通过第三无线接收模块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热风机通过固态继电器和开关量模块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直接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处理器相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无线热流传感器为并列结构。
所述第二无线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无线热流传感器为并列结构。
所述第三无线温度传感器和热风机为并列结构。
实际检测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处理器来采集温度热流显示仪的温度及热流数据;第一无线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无线热流传感器用来采集加气块外侧的数据;第二无线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无线热流传感器用来采集加气块内侧的数据;第三无线温度传感器用来采集实验室内的温度数据。采集到的三组数据分别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给上层的温度热流显示仪或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温度来控制热风机的启停,使室内达到一定的温度值。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处理器和外部的无线通讯设备相连接,便于操作计算机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加气块传热系数检测系统,严格执行建筑行业《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的测定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加气块传热系数检测系统,各项数据均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送,已达到检测所需要的标准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加气块传热系数检测系统,安装简单,方便快捷,便于维修,可以明显降低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加气块传热系数检测系统,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适用范围广,推广后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49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缝钢管表面缺陷涡流探伤装置
- 下一篇:快速检测余氯的简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