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安全带的挂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6680.6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2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吴贵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诚拓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35/00 | 分类号: | A62B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韩龙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安全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挂带,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挂带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社会中,建筑物越盖越高,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处在高处进行施工作业,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通常施工人员会穿戴安全带,并通过至少一条挂带连接安全带与施工处,从而防止施工人员直接由高处坠落的情况发生。
为了使该挂带能防止施工人员直接由高处坠落的情况发生,该挂带的长度通常具有1.5~2米;虽然该挂带能防止施工人员直接由高处坠落的情况发生,但同时也造成施工人员的不便。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现有的挂带1为一布条,难以收纳,因此,在使用该挂带1时,施工人员容易被该挂带1绊倒,且该挂带1容易勾到置放于施工人员附近的工具;如图2所示,现有的挂带2为一绳索,施工人员将该挂带2分别连接安全带与施工处时,会将多余的绳索部分互相缠绕,虽然施工人员能避免被该挂带2绊倒,但是,当绳索互相缠绕后,如果施工人员由高处坠落时,该挂带2难以发挥其功效,且绳索缠绕的部分仍会很容易地勾到置放于施工人员附近的工具;如图3所示,现有的挂带3为一弹性挂带,虽然该挂带3能避免施工人员被绊倒,且较不容易勾到置放于施工人员附近的工具,但该挂带3的制作成本高,且当该弹性挂带内的弹性本体坏损时,施工人员不但难以得知,且难以更换。
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挂带,能让使用者易于控制长度且制作成本低,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公开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挂带结构,其结构简单且易于用户控制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挂带结构,其制作成本低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挂带结构,其包含一第一挂带、一第二挂带及一第三挂带。该第一挂带具有一第一前端、一第二后端、一第一上表面与一第一下表面,该第一前端连接一第一扣接件,该第一下表面具有一第一组接部;该第二挂带具有一第二前端、一第二后端、一第二上表面与一第二下表面,该第二前端连接该第一后端,该第二上表面具有一第二组接部,该第二下表面具有一第三组接部;及该第三挂带具有一第三前端、一第三后端、一第三上表面与一第三下表面,该第三前端连接该第二后端,该第三后端连接一第二扣接件,该第三上表面具有一第四组接部;其中,该第一组接部与该第三组接部可分离地组接,该第二组接部与该第四组接部可分离地组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该第一组接部、该第二组接部、该第三组接部及该第四组接部为黏扣带、子母扣(Dual lock)、四合扣或磁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该第一组接部位于该第一下表面靠近该第一前端处,该第二组接部位于该第二上表面靠近该第二前端处,该三组接部位于该第二下表面靠近该第二后端处,且该第四组接部位于该第三上表面靠近该第三后端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用于安全带的挂带结构通过各该组接部的设计,让使用者易于控制该挂带结构的长度,且该挂带结构的结构简单,故能有效地节省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用于安全带的挂带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用于安全带的挂带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用于安全带的挂带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安全带的挂带结构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展开图。
图5a与图5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作动状态图。
图6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3挂带
4安全带
10第一挂带
11第一前端
12第一后端
13第一上表面
14第一下表面
15第一组接部
20第二挂带
21第二前端
22第二后端
23第二上表面
24第二下表面
25第二组接部
26第三组接部
30第三挂带
31第三前端
32第三后端
33第三上表面
34第三下表面
35第四组接部
40第一扣接件
50第二扣接件
100挂带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通过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诚拓企业有限公司,未经诚拓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66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箱盖进气装置及灭火器
- 下一篇:高空自救滑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