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结构的幕墙立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8503.1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9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小明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结构 幕墙 立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幕墙立柱,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幕墙立柱。
背景技术
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它是由结构框架与镶嵌板材组成,不承担主体结构载荷与作用的建筑围护结构。通常幕墙立柱或横梁仅使用铝材制作,但受力或跨度较大时,仅使用铝材会变得不经济。为了节省造价,业内会采用铝包钢的立柱形式, 参照图1,现有幕墙立柱大都采用普通铝包钢结构,包括铝通1a,设置于铝通内的钢套芯2a(钢材表面沥青漆防腐),这种铝包钢立柱仅仅是将钢套芯插入铝材之中,由于钢铝之间没有抗剪装置,所以铝立柱与钢套芯各自受力,存在受力效果差和浪费材料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幕墙立柱,它具有受力效果好、表面美观、节省材料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结构的幕墙立柱,包括具有内腔的铝立柱;其特征是:在内腔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处分别设有一个容置腔;在两个容置腔中分别设有加强板。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的两个容置腔分别设置于立柱翼缘内侧壁处;从内腔的两个腹板上分别向内垂直延伸出两块隔板,隔板与立柱翼缘之间形成容置腔。容置腔既可以做成开口的,也可以做成闭口的,但是开口的较为节省材料。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在加强板与立柱翼缘内侧壁之间设有一块隔离片,或者是在加强板与隔板之间设有一块隔离片,或者是在加强板与立柱翼缘内侧壁之间及在加强板与隔板之间分别设有一块隔离片。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隔离片为不锈钢板或塑料垫片。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加强板通过粘结剂与容置腔的侧壁粘接、形成整体受力构件;或者是所述加强板通过螺丝与容置腔的侧壁固定连接、形成整体受力构件;或者通过外力冲压隔板,使隔板产生永久变形,和加强板紧密挤压,形成整体受力构件。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加强板为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腔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处分别设有一个容置腔;在两个容置腔中分别设有加强板,加强板与铝立柱之间通过粘结剂、外力冲压或螺丝等方式连接成整体结构。与传统钢铝接合形式相比,可以节省60%的钢材用量,同时具有容易加工,受力良好,表面美观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幕墙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所述幕墙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2所述幕墙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3所述幕墙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改进结构的幕墙立柱,包括具有内腔11的铝立柱1;在内腔11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处分别设有一个容置腔12;在两个容置腔12中分别设有加强板2,所述加强板2为钢板。所述的两个容置腔12分别设置于立柱翼缘13内侧壁处;从内腔的两个腹板14上分别向内垂直延伸出两块隔板3,隔板3与立柱翼缘13之间形成容置腔12。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2通过粘结剂4与容置腔12的侧壁粘接、形成整体受力构件。
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取消隔板3,如果取消隔板3,加强板2只与立柱翼缘内侧壁粘贴。
具体实施例2:
参照图3,本实施例所述的改进结构的幕墙立柱,包括具有内腔11的铝立柱1;在内腔11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处分别设有一个容置腔12;在两个容置腔12中分别设有加强板2,所述加强板2为钢板。所述的两个容置腔12分别设置于立柱翼缘13内侧壁处;从内腔的两个腹板14上分别向内垂直延伸出两块隔板3,隔板3与立柱翼缘13之间形成容置腔12。
本实施例中,在加强板2与立柱翼缘13内侧壁之间及在加强板2与隔板3之间分别设有一块隔离片5。所述隔离片为不锈钢板或塑料垫片。通过挤压机沿图3中箭头所示方向挤压,使得所述加强板2及隔离片5与容置腔12的侧壁紧贴、形成整体受力构件。
其他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
具体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小明,未经张小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85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设备、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 下一篇:紧急断开序列视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