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茯苓等块茎植物组合式立体栽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9664.2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1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洱淞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A01G9/02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朱智华 |
地址: | 665000 云南省西双版***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茯苓 块茎 植物 组合式 立体 栽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栽培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植物立体组合栽培,集约化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尤其适合茯苓等块茎植物栽培的组合式立体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茯苓是传统药食两用药材,有上千年的栽培与应用历史,茯苓药性平和,被誉为除湿之圣药、仙药之上品,不仅临床配方常用,也是中成药生产的重要原料,随着技术的进步,茯苓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然而茯苓的种植技术还停留在较为传统的松木寄生栽培方式上。本发明人应用现代种植技术理念开发了一种离体栽培茯苓的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产量,而且扩大了种植环境,并且可以工厂式集约化种植。现有技术的立体栽培技术采用柱节式依次装配结构的栽培柱,拆解时需要自上而下依序拆分,不仅费工费时,而且不稳固,因此限制了这种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为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组合简便,空间利用率高的立体栽培装置显得非常有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植物立体组合栽培,集约化管理培的组合式立体栽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栽培架、栽培盆,所述的栽培架上纵向均布托架,所述托架上设置栽培盆。
本实用新型采取组合式栽培架,且在每根栽培柱横向、纵向立体组合设置栽培盆。不仅可根据需要对栽培柱做纵向调整,而且调整单层栽培盆的间距。既可每个栽培盆作为独立的种植空间,又构建了组合成立体栽培环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组合简便,拆解快捷,尤其适合茯苓等块茎植物栽,便于集约化管理。不仅充分利用立体空间,提高了栽培空间利用率,而且便于管理、美化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之A-A方向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之A-A方向俯视图;
图中:1-栽培架,2-栽培盆,3-卡箍,4-托架,5-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栽培架1、栽培盆2,所述的栽培架1上纵向均布托架4,所述托架上设置栽培盆2。
所述的栽培架1两端分别设置安装座5。
所述的栽培盆2通过卡箍3固定在栽培架1上。
所述的栽培盆2沿栽培架1圆周均布。
所述的栽培盆2为圆环形结构,內弧与栽培架1之芯柱外径相适应。
所述的栽培盆2为等分2~6份的圆环形结构,內弧与栽培架1之芯柱外径相适应。
所述的托架4为十字托架、三角托架、网形托架或板式托架。
所述的托架4与栽培架1之间为卡箍固接结构。
所述的卡箍3与栽培架1之间为卡箍固接结构,所述的卡箍3为锁扣式结构。
图4、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结构,所述的卡箍3设置托架4各支架端部,可折叠收束于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栽培柱上纵向设置栽培架,采用组合式设计形成立体栽培环境。可根据需要调整栽培盆的数量。每个栽培盆为独立种植空间结构,可对单个栽培盆进行操作。又便于整体管理。
栽培时,首先将茯苓或块茎植物在每个栽培盆中栽种好,再将栽培盆依次、分层放置、固定于栽培架上。栽培柱排之间形成管理通道,方便日常管理和成熟茯苓的采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洱淞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普洱淞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96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锚杆钻机液压油路系统
- 下一篇:一种监控系统及网络摄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