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捻供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1086.6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1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至昶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至昶 |
主分类号: | D03D47/34 | 分类号: | D03D4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李桂玲;李连生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八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捻供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捻供纬装置,属于纺织行业的织布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纺织行业织物织造均采用储纬器, 其连接方式是将纬纱绕到储纬器上,织机引纬时快速从储纬器轴向退绕。由于纱线的轴向和径向相结合的转动,会使纱线上加捻,而一些高档复合材料使用的纺织品,要求织物平整均匀,希望纬纱在引纬时,纱线不加捻,例如:碳纤维,芳纶,涤纶或复合材料扁平丝或扁平带。这要求纬纱筒纱能够转动退绕。但是,织机的引纬速度非常高,例如:190cm的织机,若以200rpm 运转,引纬周期(引纬190cm的纱线一次,打纬一次)为0.3秒,引纱时间大约为0.1秒。即,要在0.1秒内需将190cm的纱线引过去,所以转动退绕供纬装置要能适应在0.1秒内将190cm的纱线释放出去,且织机速度越高,织机幅宽越大,引纬时间越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捻供纬装置,包括伺服电机、纬纱筒纱锁紧装置、纱线引导控制元器件、吸风装置和储纬箱,所述伺服电机带动纬纱筒转动经储纬箱向织机输送纬纱,所述纬纱筒纱锁紧装置设置在纬纱筒上,所述纱线引导控制元器件分别设置在储纬箱的进线侧和出线侧;其中,所述储纬箱是四周封闭顶部有开口的立式储纬箱,在储纬箱顶部两侧分别设有导引纬纱的导轮,其中一侧的导轮为从纬纱筒引导纬纱进入储纬箱的纬纱输入导轮,另一侧的导轮为将储纬箱中的纬纱引导输送到织机的纬纱输出导轮,在储纬箱纵向中部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纬纱位置传感器,在储纬箱底部设有吸风孔,所述吸风孔连接吸风装置,所述纬纱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连接一个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连接伺服电机。
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立式储纬箱中部从上至下等距或不等距设置3-6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是光电式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使纬纱在引纬时纱线不加捻,并且结构简单,纬纱输送速度适应性强,并且纱线在储纬箱里无机械摩擦,可防止纱线受到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1是伺服电机、2是纬纱筒、3是纱线、4是输入导轮、5是储纬箱、6是输出导轮、7是传感器、8是吸风孔、9是织机、10是吸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捻供纬装置,包括伺服电机、纬纱筒纱锁紧装置、纱线引导控制元器件、吸风装置和储纬箱,所述伺服电机带动纬纱筒转动经储纬箱向织机输送纬纱,所述纬纱筒纱锁紧装置设置在纬纱筒上,所述纱线引导控制元器件分别设置在储纬箱的进线侧和出线侧;其中,所述储纬箱是四周封闭顶部有开口的立式储纬箱,在储纬箱顶部两侧分别设有导引纬纱的导轮,其中一侧的导轮为从纬纱筒引导纬纱进入储纬箱的纬纱输入导轮,另一侧的导轮为将储纬箱中的纬纱引导输送到织机的纬纱输出导轮,在储纬箱纵向中部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纬纱位置传感器,在储纬箱底部设有吸风孔,所述吸风孔连接吸风装置,所述纬纱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连接一个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连接伺服电机。
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立式储纬箱中部从上至下等距或不等距设置3-6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是光电式传感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由一个高响应性伺服电机1连接纬纱筒2的轴,并控制其转动速度,纬纱筒转轴还装有锁紧装置,纬纱筒2中的纱线通过立式储纬箱5顶端的输入导轮4进入立式储纬箱内部,并通过输出导轮6引出并进入织机9,纱线在储纬箱外部的导引过程中会受到纱线引导控制元器件导纱磁眼和夹纱片等装置的控制,实施例中在储纬箱5内部从上至下装有有四个传感器7,采用了光电传感方式,传感器用来探测当前深度有无纱线,并把探测信号传送给伺服电机1,伺服电机1根据得到的纬纱位置电信号,经电子程序控制伺服电机放纱转动快慢,使纬纱预先存储到储纬箱5里,并始终保持合适的长度,保证供纬速度满足织造的需要;立式储纬箱底部的吸风孔8与吸风装置10密封相连,吸风装置10工作时会使储纬箱内部形成负压,由于负压作用,纱线会受到向下的牵引作用,用气流控制和预存纬纱,供应织机9快速引纬。立式储纬箱内部的空心结构使纱线在整个引纬过程中减少了机械摩擦,并且在负压作用和传感器的配合下,使引纬的过程得到了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至昶,未经王至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10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流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电力隧道电缆运行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