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组件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1639.8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5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关佳;张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34 | 分类号: | B60R22/34;B60R2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带 卷收器 安装 支架 固定 组件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组件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给大众交通带来极大的便利之时,汽车事故也给大众的生命安装带来了伤害。安全带的发明,有效的减少了汽车事故对乘客带来的伤害。
目前,通过一个螺栓将卷收器支架与安全带的卷收器安装座固定在一起,再将卷收器通过点焊到车体上。卷收器支架位于车体的最外侧,这样,当受到外力冲击时,B柱及该B柱处侧围的钣金车身局部受力,极易造成碰撞开裂的问题,影响整车的刚度和强度。此外,现有的卷收器支架本身的刚度和强度也不够,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更换,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会影响整车的刚度和强度、具有高强度和刚度、且有效降低成本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组件及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其包括连接体、由连接体的第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固定端以及由连接体的第二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焊接端,连接体上设有若干加强筋。
优选的,连接体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凸台缺口。
优选的,加强筋平行设置在连接体上,且每一加强筋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至固定端和焊接端,且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沿着其自身的中心线对称。
固定端上设有用于固定安全带卷收器的卡扣安装孔。
固定端远离连接体的第一端的端缘处设有用于定位的卡口。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组件,其包括B柱内板、前门槛加强板及上述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的焊接端焊接在B柱内板和前门槛加强板之间。
焊接端的第一面通过两层焊点焊接于B柱内板,焊接端的第二面通过三层焊点焊接于前门槛加强板。
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组件还包括B柱加强板及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卷收器包括固定壳体,B柱内板、B柱加强板和前门槛加强板围成一个用于容置固定壳体的腔体,且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的固定端固定在固定壳体上。
固定壳体上设有固定凸耳及与卡口卡合的卡凸,固定凸耳上设有固定孔,一个紧固件穿过固定孔后卡扣在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上。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可伸缩的安全带、安装安全带的安全带卷收器及上述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上设有加强筋及凸台缺口,有效防止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回弹的同时,可有效提高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的刚度和强度,提高了该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的使用寿命。此外,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沿着自身的中心线对称,在使用时可左右同件使用,可实现零部件通用化,降低整车成本。具有上述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的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组件及汽车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的焊接端焊接在B柱内板和前门槛加强板之间,可有效地将受力均匀地传递到B柱及该B柱处侧围的钣金车身结构,改变了传统结构中的局部受力、钣金结构容易撕裂的问题,提高了整体的刚度和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图1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沿着线A-A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身、固定于车身的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组件及固定于该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组件的可伸缩的安全带8。该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并收放安全带8的安全带卷收器1、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2、B柱内板3、B柱加强板4及前门槛加强板5。其中,B柱内板3与前门槛加强板5相对并相隔固定,B柱内板3与前门槛加强板5之间留有固定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2的固定间隙(未标号)。
请结合图2和图3,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2的截面形状呈Z形,且其沿着自身的中心线对称。这样,该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2在使用时可左右同件使用,可避免安装时的错误,便于安装使用,且降低了安装错误,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也可实现零部件通用化,降低整车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16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