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录井用钢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2418.2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5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莉 |
主分类号: | D07B1/16 | 分类号: | D07B1/16;E21B4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录井用钢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绳,尤其涉及一种探测油井下有关参数的录井用钢绳。
背景技术
在采探油井过程中,需要对封闭状态下油井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测、记录。传统的做法是将测录仪器用一根钢丝缚住,通过井口开设的密封孔送至井下,然后根据测录需要,上、下抽送钢丝以改变测录仪器所在高度。但实践中表明,由于井下状况复杂多变,常常出现钢丝被磨损、拉断现象,从而使测录仪器落入井内毁坏,造成大量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如下专利技术:
中国专利号“99223995.8”公开了一种录井钢缆,其公开日为2000年05月17日。其技术方案由多根钢丝集束而成,在钢丝集束外表面包有外表面光滑的耐磨层。
但以上述专利文件为代表的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由于采用多根钢丝集束而成,并在钢丝集束外表面包裹有耐磨层,钢缆的制造工艺复杂,导致其成本较高;二、由多根钢丝集束而成,生产的钢缆重量较重,在测录较深油井时,需要多人配合操作才能完成,测录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录井钢缆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重量轻、耐磨性好、单人即可完成测量的录井用钢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录井用钢绳,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绳外表面包裹有由碳化硼制成的耐磨层。
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0.2—0.8cm。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绳外表面包裹有由碳化硼制成的耐磨层;由于碳化硼具有重量轻、硬度高、与酸、碱溶液皆不起反应以及容易制造而且价格相对便宜的特点,因此采用碳化硼作为耐磨层,不仅耐磨效果更好,还更能适应油井下复杂多变的环境,即使只有一个操作人员也能完成数据的测录,大幅节约了测录成本。
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0.2—0.8cm;此结构使整个录井用钢绳的重量较轻,但又保持了钢绳的强度,可以根据测录油井的深度选择不同厚度的钢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钢绳,2、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录井用钢绳,所述钢绳1外表面包裹有由碳化硼制成的耐磨层2。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耐磨层2的厚度为0.2—0.8cm;所述耐磨层2的厚度可以为0.2cm,也可以为0.8cm,优选耐磨层2的厚度为0.5cm。
本实用新型中,耐磨层2优选由碳化硼制成,但并不局限于此设置方式,耐磨层2也可由镀锌层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
将测录仪器系缚在钢绳1的端部,打开井口开设的密封孔,将测录仪器放入油井内,然后根据测录需要,上下抽送钢绳1改变测录仪器的位置,完成对油井内各部位数据的测量,由于只有一根钢绳1,其体积较小,通过密封孔测录时,井下的压力不会渗泄出来,因此测录的数据非常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莉,未经李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24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烧结机箅条
- 下一篇:一种铝型材挤压铝棒加热节能电磁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