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液增压缸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3224.4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9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常治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地址: | 442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机械、汽车、电器、五金等众多行业的冲压成型、装配、落料、、翻边、铆接、冲缝、压印等工序的电动增压缸及安装有电液增压缸的压机设备。
背景技术
电动缸(也称电动推杆)是把电机的旋转运动通过一对丝杠螺母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电动缸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护、工作环境干净、尤其同步性较好,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集中控制,只要接电就可以操作。
再者在工作频率低的情况,气缸、液压缸的造价也高,需要配置气源或者泵站。一般电动缸行程已标准化,特殊行程可根据不同应用条件要求设计定做。电动缸负荷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负荷要求而设计不同压力的电动缸,但由于丝杠螺母结构、材料及传力等原因,其最大输出力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液增压缸及安装有电液增压缸的压机设备,能适应冲压成型或压装技术的要求。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液增压缸,包括电机1和缸体9,电机安装在缸体9的一端,电机1的前端设有丝杠2,丝杠2上套有螺母3,螺母3的外面设有导套4,其特征在于:在螺母3的另一端设有电动缸活塞5,电动缸活塞5向外依次设有预压油腔Ⅰ、柱塞油腔Ⅱ和增压油腔Ⅲ,其中电动缸活塞5端设有柱塞6,柱塞6通过联接杆7贯穿预压油腔Ⅰ、柱塞油腔Ⅱ和增压油腔Ⅲ;在增压油腔Ⅲ外、联接杆7的顶端设有增压缸活塞8,增压缸活塞8外设有压头10,压头10再伸出缸体9外;预压油腔Ⅰ连接有储油器13。
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于:螺母3、导套4、电动缸活塞5、柱塞6、联接杆7固联在一起为同一运动构件。
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于:联接杆7与增压缸活塞8为滑动连接或柔性连接。
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于:预压油腔Ⅰ通过柱塞油腔Ⅱ与增压油腔Ⅲ结合成一整体。
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于:增压油腔Ⅲ外设有保护阀和压力表。
一种安装有电液增压缸的压机设备,包括机架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液增压缸安装在机架上,对应机架设有工作台面和夹具,电液增压缸连接至控制系统。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同时把电动缸和油液增压缸组合而成的,螺母、导套、电动缸活塞、柱塞、联接杆固联在一起为同一运动构件,它同时具有电动缸操作方便的优点和液压传动平稳的优点。
联接杆与增压缸活塞为滑动连接或柔性连接不仅保护了增压缸活塞,还保护了联接杆。
预压油腔Ⅰ与增压油腔Ⅲ结合成一整体使得安装和加工安装更加方便和可靠。
预压油腔Ⅰ外设有储油器,当柱塞进入柱塞油腔Ⅱ后,预压油腔Ⅰ内的油流入储油器。
增压油腔Ⅲ外设有保护阀和压力表,为避免增压缸在增压时动作的压力过大破坏模具或工件,以便能有效过载保护。
本实用新型电液增压缸不仅克服了电动缸、液压缸、气液增压缸的缺点,而且还综合了电动缸、液压缸、气液增压缸的优点。电液增压缸具有以下核心特性:
1)输入力小,输出力大,工作效率高,节能;
2)机、电、液一体化全封闭结构,动作灵敏,噪声小,预压软着陆能有效减缓外来的冲击力,不损工件,故障少;
3)缸体结构简单,工作油液循环于封闭的缸筒里,体积小、不漏油,无油污染,便于安装维修。在恶劣的环境下不吸尘、不进水、内部不锈蚀,使用寿命长;
4)行程控制准确,具有可靠的过载自动保护功能和自锁功能;
5)投资小。
气缸需建昂贵的空压站,气压管路易泄漏,气压不稳定,噪音高;液压缸、电液缸均需液压泵;而电液增压缸只需接通电源即可使用。
电液增压缸依据外负载的变化科学地实现了将工艺过程合理地分为三个过程(即空行程、增压行程、回程),并对不同过程的不同外负载分别施加不同的主动压力,因此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五金、电子、电器、汽车、机械、钟表、仪器等众多行业的装配、落料、切割、成型、翻边、压入、铆接、冲缝、校准和压印等工序。
附图说明
图1 电液增压缸A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液增压缸A安装在压机设备上的示意图。
1是电机、2是丝杠、3是螺母、4是导套、5是电动缸活塞、6是柱塞、7是联接杆、8是增压缸活塞、9是缸体、10是压头、11是弹簧、12是保护阀和压力表、13是储油器、14是工作台面和夹具、15是机架、16是控制系统,预压油腔Ⅰ、柱塞油腔Ⅱ、增压油腔Ⅲ,A是电液增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未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32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