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5343.3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5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卫;林国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绿色管道(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E03F5/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坚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堵塞 污水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
背景技术
雨污水处理是指为使雨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并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雨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
目前,用于处理山体内部保持的排雨水、农田的地下灌溉及土木建筑工程的排水管道一般为单一的管状,其很容易被雨污水中的泥沙、树叶、碎石等杂物堵塞从而使得排水不畅,这样就会影响到雨污水处理管的使用寿命及雨污水的处理效果,同时也增加了雨污水处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排水通畅、雨污水处理效果佳且成本较低的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所述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包括一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下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两端延伸出两沿管道本体中心轴线对称的导流板,且该两导流板与排水管道相贯通。
进一步,所述两导流板另一端通过一挡板封闭,形成一主贯通通道。
进一步,所述两导流板之间的距离在沿远离进水口的方向逐渐变大。
进一步,所述两导流板之间的距离在沿远离进水口的方向逐渐变小。
进一步,所述挡板上设有多个圆孔。
进一步,所述挡板上设有多个槽形孔。
进一步,所述管道本体侧面开设有多个副贯通通道,所述副贯通通道的挡板上设有多个凹孔。
进一步,所述管道本体内部沿中心轴线竖直设置有隔板。
进一步,所述两导流板之间的距离在沿远离进水口的方向逐渐变大。
进一步,所述两导流板之间的距离在沿远离进水口的方向逐渐变小。
本实用新型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排水通畅、雨污水处理效果佳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包括一管道本体1,所述管道本体1下部设有进水口3,所述进水口3的两端延伸出两沿管道本体1中心轴线对称的导流板4,且该两导流板4与排水管道5相贯通。
其中,所述两导流板4另一端通过一挡板6封闭,形成一主贯通通道。所述管道本体1的断面为圆形,水在压力作用下从进水口3先进入到防堵塞结构进水通道,沙粒等杂物会因重力作用下沉,防堵塞结构通道空间较小,且有导流板4的阻隔,能有效阻止石头或沙粒等进入到排水管道5内,有效提高排水效率。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所 区别之处在于:所述挡板6上设有多个圆孔7,便于排出污水。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第三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所区别之处在于:所述挡板6上设有多个槽型孔8,便于排出污水。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第四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所区别之处在于:所述管道本体1侧面开设有多个副贯通通道9,所述副贯通通道9的挡板6上设有多个凹孔11,便于排出污水。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包括一管道本体1,所述管道本体1下部设有进水口3,所述进水口3的两端延伸出两沿管道本体1中心轴线对称的导流板4,且该两导流板4与排水管道5到相贯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导流板4之间的距离在沿远离进水口3的方向逐渐变小。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防堵塞排雨污水处理管的结构与上一实施例基本相同,所区别之处在于:所述两导流板4之间的距离在沿远离进水口3的方向逐渐变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绿色管道(国际)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绿色管道(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53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生物质能热电联合系统
- 下一篇:小交角低高度钢筋混凝土跨线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