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EVA内瓶盖注塑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6893.7 | 申请日: | 2012-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4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有余;随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B29C45/26;B29C45/32;B29C45/73;B29L3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eva 瓶盖 注塑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的成型或连接领域,尤其是使用注塑成型制成一整件的装置,涉及一种医用EVA内瓶盖注塑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大输液药液仍采用玻璃瓶包装;传统玻璃瓶采用天然橡胶塞和不易开启的铝盖包装,存在许多缺点,特别是天然橡胶塞易老化,气密性差、针刺时易掉屑,而胶塞中的添加剂在药液中蚀溶以及在穿刺抽药时胶屑脱落下来的不溶性微粒可阻塞人体微循环,还可引起血小板溶解性出血。因而,众多厂家采用玻璃瓶和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制成的瓶盖作为药品包装。
中国专利CN 201275857Y公开了一种防盗瓶盖注塑模具,采用外侧模件和内侧模件分步脱离方式,解决了脱模过程连接点的断裂问题,使模具可在轴向完成脱模工作,模件形成大大缩小,减小了模具尺寸和模件间的碰撞;中国专利CN 201784138U公开了一种带倒扣瓶盖的注塑模,解决了饮用瓶盖不能有效脱模的问题,成品率高、节约资源。上述专利技术均采用传统注塑成型工艺,塑件产品精度较低,难以应用于医用EVA瓶盖注塑成型。
大输液玻璃瓶盖由内瓶盖和内瓶盖构成,结构复杂,医用器械的卫生标准高,对注塑成型模具要求高。本实用新型结合内瓶盖结构特点,设计EVA内瓶盖注塑成型模具装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医用EVA内瓶盖结构特点,提出一种医用EVA内瓶盖注塑成型模具,实现高质高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EVA内瓶盖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定模座、型腔板、推件板、型芯、型芯固定板、支承板、浇口套、动模座、推板、冷却水道、带沟槽导柱、带键槽导柱;所述浇口套内置于所述定模座;所述支承板上以沉孔装配有所述带沟槽导柱,所述定模座、型腔板、推件板与所述带沟槽导柱间隙配合,并可沿所述带沟槽导柱移动;所述带键槽导柱装配于定模座沉孔内,所述型腔板、推件板、型芯固定板、支承板、动模座与所述带键槽导柱间隙配合,并可沿所述带键槽导柱移动;所述型腔板与所述定模座之间的最大间隙应保证凝料可自由坠落;所述推件板与所述型腔板的最终间隙应保证塑件脱离所述型芯并可自由坠落;所述型芯由所述型芯固定板及所述支承板固定,所述推件板在推板带动下,可沿型芯轴线平动,进行强制脱模。
所述医用EVA内瓶盖注塑成型模具还包括定位圈、弹簧、沉头螺钉,用于连接所述浇口套和定模座;所述浇口套中空,与注射嘴接触部分为圆弧面,所述弹簧压迫所述浇口套与所述注射嘴紧密接触,确保注塑时无溢出。
所述医用EVA内瓶盖注塑成型模具还包括定位销、弹簧、紧定螺钉,所述紧定螺钉将所述定位销封装于所述型腔板,所述弹簧将所述定位销压迫,与所述带沟槽导柱紧密接触,所述带沟槽导柱上有一沟槽,所述带沟槽导柱通过沟槽及所述定位销带动所述型腔板右移。
所述医用EVA内瓶盖注塑成型模具还包括定距螺钉,所述定距螺钉旋入所述型腔板,并插入所述带键槽导柱的键槽内,限制所述型腔板与所述定模座之间的最大间隙。
所述医用EVA内瓶盖注塑成型模具还包括推杆固定板、推杆、紧定螺钉,所述紧定螺钉将推杆固定板和推板连接为一体,所述推杆一端通过所述推杆固定板固定于推板,另一端带动推件板,实现强制脱模。
所述医用EVA内瓶盖注塑成型模具,所述推板的行程范围由所述动模座限制。
所述医用EVA内瓶盖注塑成型模具还包括冷却水道和软铜芯棒,所述软铜芯棒一端插入所述型芯,另一端深入冷却水道,将所述型芯的热量传导至冷却水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EVA熔体充模流动的点浇口注射,保证了塑件外形美观,利于EVA熔体的充模流动;强制脱模机构简单可靠,避免了内侧抽芯,节约了模具成本;分型面选择及冷却系统设计合理,提高了产品成品率;模具中广泛采用了标准件,节省了研发制造费用,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经生产实践证明,该模具的开合模动作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塑件质量稳定,适于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合模注射工作过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型腔分布及冷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凝料脱出浇口套工作过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具主(支)流道打开工作过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塑件脱出型腔工作过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塑件推出工作过程图;
图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生产出的产品剖视图;
图8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生产出的产品俯视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68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