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碰撞时使转向传动轴折弯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7905.8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6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冯志德;吴立斌;汪衡虎;朱富春;周春宇;孔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欧阳迪奇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碰撞 转向 传动轴 折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碰撞时使转向传动轴折弯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部分车辆均是由车架105和车身150组成,该车架105至少包含有车架前段110,车架斜坡段120和明显低于车架前段110的车架中段130。而车身至少包含有一个地板主体151,以及位于其前方的斜置脚踏板152、一般为垂直布置的防火墙154和更前方的发动机舱。
车身150和车架105一般由若干紧固件连接,包括连接车架前段110和发动机舱的紧固件,以及连接地板主体151和车架中段130的紧固件。
在车架前段110上通常装有一个转向机210,其后连接一个转向传动轴220。转向传动轴220由一个万向节215与一个转向管柱210连接。转向传动轴220由一个万向节225与一个转向管柱230连接。230的上端与一个方向盘连接。管柱中部由仪表台与管柱支架组件160固定于车身防火墙154
而这种在转向管柱230下端装有明显前后布置的转向传动轴220的汽车存在的安全问题是:在发生正面碰撞时,转向传动轴220会因撞击而向后移动,并推动转向管柱230及其上端安装的方向盘向后上方向位移,增加对驾驶员的伤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车辆所存在的安全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转向传动轴向后位移而对驾驶员产生伤害的用于汽车碰撞时使转向传动轴折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碰撞时使转向传动轴折弯的装置,包括通过紧固件连接的车架和车身,所述的车架的前段上装有一转向机,转向机后连接一转向传动轴,所述的转向传动轴通过万向节与一转向管柱连接,所述的转向管柱的上端与一转向盘连接,转向管柱的中部由支架组件固定于车身上,还包括至少一个拉钩,所述的拉钩下端由若干第三紧固件连接于车架上,拉钩上部的弯钩部分悬置于转向传动轴中部的上方且与转向传动轴不直接接触。
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碰撞时使转向传动轴折弯的装置,所述的转向传动轴中部对应拉钩的位置设有波纹管结构。
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碰撞时使转向传动轴折弯的装置,所述的拉钩与转向传动轴之间的距离为5-30mm,以保证在非碰撞情况下,转向传动轴可以自由转动而不会碰到拉钩。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当汽车发生正面剧烈碰撞时,车架发生较大变形,一方面令转向传动轴向后移动,另一方面,拉钩因为车架的变形被往下拉而使转向传动轴在拉钩的位置产生折弯,由于转向传动轴产生了这个折弯,抵消了转向传动轴向后的位移量,即可大幅减少或消除转向管柱的向后向上位移。同时在转向传动轴中部对应拉钩的位置可以有一段波纹管结构,使得传动轴更易折弯。可有效减小转向管柱向乘员方向压缩位移量,减少乘员身体特别是胸部受伤的可能性,适于乘用车的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钩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262为拉钩,280为波纹管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通过紧固件连接的车架105和车身150,车架105的前段上装有一转向机210,转向机210后连接一转向传动轴220,转向传动轴220通过万向节215与一转向管柱210连接,转向管柱210的上端与一方向盘连接,转向管柱210的中部由支架组件固定于车身150上,还包括至少一个拉钩262,拉钩262下端由若干第三紧固件连接于车架105上,拉钩262上部的弯钩部分悬置于转向传动轴220中部的上方且与转向传动轴220不直接接触。在转向传动轴220中部对应拉钩262的位置设有波纹管结构280。拉钩262与转向传动轴220之间保持5-30mm的距离,以保证在非碰撞情况下,转向传动轴可以自由转动而不会碰到拉钩。
在实际使用时,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车架105向内弯折并向后溃缩,固定在车架105上的拉钩262会随着车架105的变形有同样的位移趋势,在向内的运动的过程中将碰上转向传动轴220的波纹管结构280,促使转向传动轴220在更小轴向力的作用下失稳折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79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