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机机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8294.9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2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谭文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文玉 |
主分类号: | B29C45/62 | 分类号: | B29C45/62;B29C45/74;B29C45/60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岳亚苏 |
地址: | 409100 重庆市石柱***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机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注塑机机筒。
背景技术
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其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专利文献号CN101491933A公开了一种注塑成型机的加热筒的排气装置,其在原料塑化过程中将加热筒所产生的水分和气体吸引并朝大气中排放,设计要点是注塑成型机的加热筒的排气装置设有加热控制装置,所述加热控制装置控制对设在被供给所述成型原料落下通道进行温度控制,将升温水分和油类生成气体以排出。但其结构较为复杂,费用较高,并不能有效快速、低价向大众推广使用。而现在市场上推广的采用除湿排气螺杆的注塑机虽然结构上大大简化,但基本都会因为从排气口流出塑化的塑料而影响排气效果,容易造成排气口堵塞,使得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注塑机机筒,其排气效果好,不易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注塑机机筒,其包括料筒壳体、料斗和射嘴,所述料斗和射嘴分别设置在料筒壳体的两端,所述料筒壳体外包裹有发热元件,在所述料筒壳体内设有螺杆,所述螺杆包括从料斗端向射嘴端依次分布的第一加料段、第一压缩段、第一计量段和排气段,所述料筒壳体对应螺杆排气段的壁上设置有排气孔,在螺杆排气段的料筒壳体内壁上设置有集气槽,所述集气槽与排气孔贯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塑料从料斗进入料筒壳体,经过螺杆、料筒壳体和发热元件的作用,在进入螺杆的减压段时呈熔融状态,此时呈熔融态的塑料温度较高,塑料携带的水分汽化,螺杆向射嘴方向传递,途经集气槽时,集气槽对应螺杆的减压段,熔融塑料所含的空气会溢出外排,进而聚集在集气槽内,并通过排气孔排出料筒壳体。从而达到塑胶原料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水分、排除气泡的目的。
采用集气槽结构,在于提供一个熔融塑料排除气体的散发空间,避免直接与排气孔接通使得散发空间小,导致气体溢出不彻底,堵塞排气孔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机机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注塑机机筒,如图1所示,其包括料筒壳体1、料斗2和射嘴3,所述料斗2和射嘴3分别设置在料筒壳体1的两端,所述料筒壳体1外包裹有发热元件,在所述料筒壳体1内设置有螺杆4,所述螺杆4包括从料斗2端向射嘴3端依次分布的第一加料段S11、第一压缩段S12、第一计量段S13和排气段S00,所述料筒壳体1对应螺杆4的排气段S00的壁上设置有排气孔11,在螺杆4的排气段S00的料筒壳体1内壁上设置有集气槽12,所述集气槽12与排气孔11贯通。
塑料从料斗2进入料筒壳体1,经过螺杆4、料筒壳体1和发热元件的作用,在进入螺杆4的减压段S00时呈熔融状态,此时呈熔融态的塑料温度较高,塑料携带的水分汽化,螺杆4向射嘴3方向传递,途经集气槽12时,集气槽12对应螺杆4的减压段S00,熔融塑料夹杂的空气会溢出外排,进而聚集在集气槽12内,并通过排气孔11排出料筒壳体1。从而达到塑胶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减低水分、排除气泡的目的。采用集气槽12结构,在于提供一个熔融塑料排除气体的散发空间,避免直接与排气孔11接通使得散发空间小,导致气体溢出不彻底,堵塞排气孔11的问题。
所述的集气槽12可采用倒“V”型槽,其开口朝螺杆4方向,在槽的斜面靠顶端位置开凿排气孔11贯通到料筒壳体1外。排气孔11不应过大,避免排气过程中带走过多的热量,而进导致熔融塑料固化。集气槽12也可以是圆弧槽,此时排气孔11可以设在圆弧槽的顶部。其他形状的槽只要利于排气,均可采用。
所述螺杆4从排气段S00向射嘴3端依次分布为第二加料段S21、第二压缩段S22和第二计量段S23。这样的设置在于熔融塑料经过螺杆4的减压段S00后,压力降低,不利于快速喷射进行塑模。熔融塑料再次经输送、熔融和均化过程,便可高温高压喷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文玉,未经谭文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82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胶条接角加工模具
- 下一篇:拾音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