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绞线机的绞合引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9191.4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0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刘生林;杨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港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9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38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绞线机 引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用于绞线机进线端一侧的绞合引入装置。
背景技术
绞线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类软/硬导线(如:铜线、漆包线、镀锡线、铜包钢、铜包铝等)及电子线(如:电源线、耳机线、电话线、PVC线、网络线等)的绞合机械设备,使多根单线导体(以下简称“单线”)按某一特定的顺序排列扭成一股,达到线材的工艺要求。
现有的绞线机中,安装在进线端一侧的绞合引入装置沿进线方向设置有一道分线模板和一道并线模套。分线模板上设置有1+N个穿线孔,即1个中心穿线孔和以中心穿线孔为圆心圆周分布的N个穿线孔,并线模套的中心设置有并线孔。目前在生产BVR型绝缘电线时,1+6型绞线机只能生产单线根数为7根的BVR型绝缘电线,对于单线根数为19根的BVR型绝缘电线,1+6型管绞机只能绞合其内层所以不再适用。通常使用1+12型管绞机(即该型管绞机绞合引入装置的分线模板上设置有1个中心穿线孔和以中心穿线孔为圆心圆周分布的12个穿线孔)生产单线根数为19根的BVR型绝缘电线,但需进行两次绞合,即先绞合内层后,再绞合外层。具体的实施方式是:1+6型管绞机工作时,7根单线从放线盘上引出并分别穿过分线模板上的7个穿线孔,接着并入并线模套的并线孔进行绞合。使用1+12型管绞机生产单线根数为19根的BVR型绝缘电线时,参照1+6型管绞机的绞合方式先完成其中7根单线的绞合,即先绞合内层,再把绞合好的导线和余下的12根单线分别穿过分线模板上的中心穿线孔和圆周分布的12个穿线孔,并入并线模套的并线孔进行绞合,完成外层绞合。
从上述两个生产实例来看,现有的管绞机的绞合专用性强,在绞合单线股数较多、绞合层数为两层及以上的绞合体时需要重复绞合,增加了生产工序,生产效率低,并且重复绞合容易引起绞合节距不均匀、外层的绞合包覆不密实等缺陷,不利于达到绞合体的工艺要求,所以不适合大规模生产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一次完成单线股数多、绞合层数为两层的绞合体的绞线机的绞合引入装置,增强绞线机的通用性,提高绞线机的生产效率,并保证绞合体的绞合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绞线机的绞合引入装置,沿进线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分线模板、第二分线模板和第二并线模套,第二分线模板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并线模套,第一并线模套和第二并线模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并线孔和第二并线孔,第一分线模板上设置有与绞合所需导体总数相当的穿线孔,其中穿线孔由主穿线孔,若干第一内穿线孔和若干第一外穿线孔组成,主穿线孔位于第一分线模板的中心处,第一内穿线孔分布在主穿线孔周围形成一个以主穿线孔为圆心的圆圈,第一外穿线孔分布在第一内穿线孔所形成的圆圈外侧并且也以主穿线孔为圆心形成一个圆圈,第二分线模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外穿线孔,第二外穿线孔在第二分线模板上的数量及分布图形与第一外穿线孔在第一分线模板上的数量及分布图形相同。
所述的第一并线孔和第二并线孔的入口端分别呈喇叭口状。
所述的第一分线模板和第二分线模板上分别设置两个用于安装和轴向调节间距的固定轴孔。
所述第二分线模板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二内穿线孔,第二内穿线孔在第二分线模板上的数量及分布图形与第一内穿线孔在第一分线模板上的数量及分布图形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现有的绞线机上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绞线机绞合引入装置,通过对分线模板、并线模套的选取和组合能一次绞合完成单线股数多、绞合层数为两层的绞合体,提高了现有绞线机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并线模套的并线孔入口端的喇叭口设置保证了从分线模板并入的线不会在并线孔入口被卡碰、卡伤。通过调节分线模板之间和分线模板与并线模套之间的间距,可以满足不同单线线径和单线股数绞合过程中绞合节距和外径的要求,分线模板上穿线孔的均匀分布保证了绞合体节距均匀,外径严密,高质量的达到绞合工艺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道分线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道分线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现单层引入时的导体穿线图。
图中:1、第一分线模板,2、第二分线模板,3、第二并线模套,4、第一并线模套,5、第一并线孔,6、第二并线孔,7、主穿线孔,8、第一内穿线孔,9、第二外穿线孔,10、第二外穿线孔,11、第二内穿线孔,12、固定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港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港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91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篦冷机冷却性能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类溶剂致变色螺环化合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