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车驾驶室翻转系统中翻转液压缸两端与卡车上安装支架的孔轴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9586.4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6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韩建允;田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实用动力(中国)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67 | 分类号: | B62D33/06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刘莹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车 驾驶室 翻转 系统 液压缸 两端 安装 支架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车驾驶室翻转系统中翻转液压缸两端与卡车上安装支架的孔轴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卡车驾驶室翻转系统的翻转动作是由液压缸来完成,由于驾驶室翻转时液压缸受力较大,为了保证驾驶室翻转时的安全,传统翻转液压缸的安装孔为金属材质,卡车上与之配合的轴也是金属材质,为了使装配方便,在孔与轴之间、轴套与支座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故传统设计中翻转支点的孔轴安装方式为金属材质之间的间隙配合。所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翻转液压缸的轴套安装孔与车辆上与其配合的轴之间以及液压缸轴套与车辆上支座之间接触产生噪音。为了在保证装配空间的同时尽量减小这个间隙,孔与轴的加工精度相对较高。
但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翻转液压缸处于丧动状态,此时液压缸的安装孔与车辆上与其配合的轴之间的作用力并不大。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驾驶室翻转液压缸的孔轴连接在卡车驾驶室翻转过程中与卡车行驶过程中的受力差异研究形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卡车驾驶室翻转系统中翻转液压缸两端与卡车上安装支架的孔轴连接结构,使它既能完成驾驶室正常的翻转功能又能消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的。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车驾驶室翻转系统中翻转液压缸两端与卡车上安装支架的孔轴连接结构,在车辆连接轴与液压缸的安装孔之间使用金属与非金属弹性材料连接,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金属与非金属弹性材料的接触消除噪音。
所述液压缸的安装孔靠近连接轴一侧设有对称的向内凹的腔体,腔体内放置非金属弹性材料。所述非金属弹性材料的厚度大于腔体的深度。所述非金属弹性材料为环型橡胶圈或O型橡胶圈。
所述液压缸的安装孔内孔为一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的凸出点即为安装孔两端面的对称中心面。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作用于非金属弹性材料的力其实非常小;但是车辆翻转过程中,翻转动作的完成需要一个很大的力,此时非金属弹性材料被压缩,液压缸安装孔的金属部分与连接轴接触,以此来支撑驾驶室。
使用润滑酯涂在安装孔与非金属弹性材料上,使安装维护更方便。
最好使用不锈的材质或有不锈材质涂层的材料制造连接轴。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功效在于:既能达到传统连接方式的功能,又能消除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在卡车上的装配位置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卡车底盘; 2—卡车发动机;
3—卡车可翻转驾驶室; 4—卡车驾驶室翻转中心轴;
5—翻转液压缸; 6—翻转液压缸活塞杆;
7—翻转液压缸活塞杆杆头; 8—连接轴;
9—橡胶圈装配腔体; 10—环型橡胶圈;
11—O型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驾驶室3通过翻转液压缸5围绕翻转中心轴4旋转。液压缸活塞杆杆头7与卡车驾驶室上与液压缸活塞杆连接的支座通过连接轴8连接在一起,它们共同固定驾驶室。液压缸的缸座使用同样的结构将液压缸5与底盘1固定在一起,在这里以液压缸活塞杆杆头为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车驾驶室翻转系统中翻转液压缸两端与卡车上安装支架的孔轴连接结构,在车辆连接轴8与液压缸活塞杆杆头7之间使用金属与非金属弹性材料连接,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金属与非金属弹性材料的接触消除噪音。
所述液压缸活塞杆杆头7靠近连接轴8一侧设有对称的向内凹的腔体9,腔体9内放置环型橡胶圈10,环型橡胶圈10同时与连接轴8间隙配合连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环型橡胶圈10的变形要小于液压缸活塞杆杆头7与连接轴8之间间隙,以此来消除车辆在行驶过程径向的金属接触产生的噪音;在驾驶室翻转过程中,环型橡胶圈10的受力很大,它将产生一个大的变形使液压缸活塞杆杆头7与连接轴8直接接触,以此提高支撑力。环型橡胶圈10的厚度大于腔体9的深度,装配后支座与环型橡胶圈10直接接触,以此来消除车辆行驶过程中轴向的金属接触产生的声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实用动力(中国)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实用动力(中国)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95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