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水雾飘散的轮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0433.1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7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阎台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阎台贤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B60Q1/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启明专利代理事务所 44270 | 代理人: | 陈三九 |
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水雾 飘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止水雾飘散的轮眉,其通过降低车体周围的水雾提高能见度,属于一种汽车配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的轮眉主要用于挡泥和防刮擦,另外也可以提高车体的美观性。在现有技术中,轮眉主要由位于轮框下方的底板和位于轮框侧边的侧壁组成。所述底板直接阻隔从轮胎上甩出的泥土,而所述侧壁突出于车体外壳,以阻止尖锐物体直接接触外壳。由于在雨天行车的过程中,车轮会甩出雨水,甩出的雨水撞击轮眉或者轮框后,形成雾状的水汽。与泥土不同,雾状的水汽会随着紊流的空气并向两侧飘散,最后影响汽车周围的能见度,最终增加了雨天行车的危险隐患。介于此,现有技术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水雾飘散的轮眉,能降低车轮周围水雾的飘散,进而提高能见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水雾飘散的轮眉,主要由位于轮框下方的底板和位于轮框侧边的侧壁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前部设有多个漏水板,相邻的所述漏水板之间形成漏水槽,所述底板的中部的靠近所述侧壁的一侧设有一个以上的阻挡片,所述阻挡片的尾部向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倾斜,所述底板的尾部可转动地设有挡泥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从车轮上甩出的雨水首先会直接打在挡泥板上,随后沿着挡泥板流下来。当车轮的转速较高时,部分的雨水随着车轮一起转动,并打在漏水板上,最后沿着漏水槽流下来。而被漏水板或者底板击碎的水雾在气流的带动下沿着车轮向后运动。由于阻挡片是向内倾斜设置的,所以水汽沿着靠近车体的一侧运动而不会向外侧喷出。因此,在挡泥板、漏水板以及阻挡片的共同作用下,从轮眉外侧喷洒出的水雾得以降低,进而提高了雨天的能见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轮眉中,所述挡泥板上设有弧形槽,一螺钉穿过所述弧形槽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通过螺钉的拧紧和放松操作,可以选择性的将挡泥板放下或者收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轮眉中,所述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警示灯。相对于传统的双警示灯,本优选方案的警示灯沿侧壁的长度方向设置,可以提供多个方向、多个角度的光线,其固定在轮眉上,可以提醒周围车辆。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轮眉中,所述警示灯为LED灯。LED灯的能耗低、亮度高,适用于结构独立的轮眉。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轮眉中,所述漏水槽的靠近所述侧壁的一侧高于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这种结构的漏水槽可以使得,从内侧流下来的雨水多于从外侧流下来的雨水,进一步降低车轮外的水雾范围和水雾密度。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轮眉,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挡泥板阻挡了大量的泥水,所述漏水板的布置降低了水雾的形成并引导雨水流至漏水槽,漏水槽将雨水引流至内侧,所述阻挡片将水雾较大程度的留在了轮框下方。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那种轮眉,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轮眉的汽车,其周围的水雾得以较大程度的降低,进而提高了雨天的能见度,减少了危险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这种防止水雾飘散的轮眉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视图,主要展示了A处的另一状态下的具体结构;
图4为图1的简图,主要展示了轮眉防水雾飘散的方式;
图5为图1的轮眉的展开图。
部分附图标记说明:底板1、漏水板11、漏水槽12、阻挡片13、挡泥板14、弧形槽141、螺钉142、侧壁2、警示灯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1至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这种防止水雾飘散的轮眉,主要由位于轮框下方的底板1和位于轮框侧边的侧壁2组成。轮眉与轮框的固定方式可以是可拆卸式的,例如螺钉连接或者卡合连接等。
其中,所述底板1的前部设有漏水板11,相邻的漏水板11之间形成漏水槽12。所述底板1的中部的靠近所述侧壁2的一侧设有一个以上的阻挡片13,所述阻挡片13的尾部向远离所述侧壁2的一侧倾斜,所述底板1的尾部可转动地设有挡泥板14。如图3,所述挡泥板14上设有弧形槽141,一螺钉142穿过所述弧形槽141并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本案中,螺钉142的帽状结构的宽度大于弧形槽141的宽度。在使用过程中,拧松螺钉142,将挡泥板14沿弧形槽141转动90°,再将螺钉142拧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阎台贤,未经阎台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04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