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球泡灯的高效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1647.0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7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黎湛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蔚豪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宛文鸣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官塘开源***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球泡灯 高效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球泡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球泡灯的高效散热器。
背景技术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具有使用寿命长、能耗低、节约能源显著等特点,所以LED作为光源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照明灯具。然而,随着LED灯具中LED数量的增加及大功率、高亮度LED等陆续被开发出来,LED灯具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正逐步向上攀升。因此,如何将LED灯具所产生的热量迅速散走,成为现在LED灯具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例如:LED球泡灯的散热问题。
现有技术中LED球泡灯的散热器,通常是由铝合金一体成型,散热器的底部卡接于LED球泡灯的顶部,形成内外分隔式的散热结构,即密封式散热结构,这种散热结构使得LED的产生的热量只能通过LED球泡灯的铝基板将热量传递给散热器,再由散热器散发出去,即只能通过导热形式把热量导走,不能以对流形式快速散热,导致散热效率不高、散热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的LED球泡灯的高效散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球泡灯的高效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所述散热器主体的底部卡接于LED球泡灯体的顶部,所述散热器主体包括外壳层、位于所述外壳层内的散热层,所述外壳层的底部、散热层的底部均开设有对应的第一对流通孔,所述外壳层的顶部、散热层的顶部均开设有对应的第二对流通孔,所述第一对流通孔与第二对流通孔之间的外壳层和所述第一对流通孔与第二对流通孔之间的散热层通过导热硅胶连接。
较佳地,所述散热层的底端卡接固定于LED球泡灯体的铝基板。
较佳地,所述外壳层的底端卡接固定于LED球泡灯体的灯罩。
较佳地,所述散热层为铝合金散热层。
较佳地,所述外壳层为绝缘塑胶层。
较佳地,所述第一对流通孔、第二对流通孔均为细长方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散热器主体,散热器主体的底部卡接于LED球泡灯体的顶部,散热器主体包括外壳层、位于外壳层内的散热层,外壳层的底部、散热层的底部均开设有对应的第一对流通孔,外壳层的顶部、散热层的顶部均开设有对应的第二对流通孔,第一对流通孔与第二对流通孔之间的外壳层和第一对流通孔与第二对流通孔之间的散热层通过导热硅胶连接。在使用时,LED球泡灯体的LED产生的热量,不仅可以依次通过散热层、导热硅胶、外壳层的途径传导出去,而且可以通过第一对流通孔和第二对流通孔形成的气流而带走,还可以通过各个零部件的热辐射的形式散走,从而形成传导、对流和热辐射的三种方式散热,以达到更高的散热效率,改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形成气流对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量传导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热量的热辐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的LED球泡灯的高效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散热器主体的底部卡接于LED球泡灯体的顶部,散热器主体包括外壳层1、位于外壳层1内的散热层2,形成双层结构;外壳层1的底部、散热层2的底部均开设有对应的第一对流通孔3,外壳层1的顶部、散热层2的顶部均开设有对应的第二对流通孔4,第一对流通孔3与第二对流通孔4之间的外壳层1和第一对流通孔3与第二对流通孔4之间的散热层2通过导热硅胶5连接;即在外壳层1中,第一对流通孔3与第二对流通孔4之间的外壳层1的内侧面,及在散热层2中,第一对流通孔3与第二对流通孔4之间的散热层2的外侧面,是在所述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导热的导热硅胶5。
其中,散热层2的底端卡接固定于LED球泡灯体的铝基板6;外壳层1的底端卡接固定于LED球泡灯体的灯罩8;如图2所示,使LED球泡灯体的LED7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铝基板6传递给散热层2,再由散热层2经过导热硅胶5传递给外壳层1而散发出去,形成热量的传导式散热。
其中,散热层2为铝合金散热层,铝合金散热层具有散热效果好等特点;外壳层1为绝缘塑胶层,以起到安全隔离的作用;第一对流通孔3、第二对流通孔4均为细长方孔,使散热层2内外相通,所以有效增强了对流。如图1所示,气流可以左右流入,向反方向(左右)流出,也可以从下(或上)向上(下)流通,所以散热效率比现有技术的密封式散热结构高5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蔚豪,未经梁蔚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16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式应急强化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铅冶炼的污水处理配套设备